开阳县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蒋刚:

努力在“新一方水土”上奔个好前程

2020年11月15日09:07  来源:贵阳日报
 

我叫蒋刚,是开阳县紫兴街道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迁之后,我还是会经常梦到从前的日子。

梦里,我和家人还是过着易地扶贫搬迁之前艰难的生活:山坡上满是风化石的几亩薄地,依然种不出苞谷,只能巴望着同样歉收的洋芋能填饱肚子;15岁那年出门做石匠,用大量汗水换来400元工钱,结账的那天,包工头手里甩着那几张红票子,就是不给我,急得我直跺脚……

一次次梦醒来,我看看身旁熟睡的妻子和儿女,再看看窗外灯火通明的县城投到天空的光辉,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让我不敢信以为真。每当此时,我会掐自己一把,疼痛感让我相信变化是事实。

当下,我在家门口开了一间超市,上着朝九晚五稳定的班,自己和家人已经和开裂的老房子以及屋后有滑坡风险的山坡说再见了,和那段远出打工与家人挥别时偷抹眼泪的岁月说再见了。

我以前挖过煤、做过石匠、进过鞋厂、做过家具……家人在风化石土地里流汗,而身为大儿子的我扛着家庭的重担四处奔波,似乎看不到转机。直到有一天接到了父亲的一个电话。

2017年年中,村里的驻村书记上门宣传政策,说政府可以给我们修房子,每人还有好几万元补助。当父亲在电话里给我说起这件事,我虽然觉得这有点天方夜谭,但还是怀着希望,心底慢慢生出了誓要拔掉穷根的力量。

终于,2018年,我们一家终于从开阳县最偏远的高寨乡高寨村搬进了县城里,住进了贵阳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离开了那一方“养不起一方人”的水土。

搬出来只是起步,稳得住、能致富才是目标。看着眼前整齐排列的栋栋楼房,我暗自下决心要乘着政策的东风,依靠双手致富,奔向更好的日子。

我先是在楼下开了个小商店,后来越做越大,把商店面积扩展到150多平方米,后来我在开阳县重点打造的富硒特色商业步行街——中国硒街开了一个店面,专卖开阳富硒农特产品。

在开阳县相关部门的精准帮助下,我先后获得了县人社局提供的10万元额度的创业贴息贷款;在铺面房租上,又获得了每年6000元的长租补贴;经过商促局的帮助,获得了每月700元的电商平台补助;“村村通”也入驻了我的店铺,每月有1000元补贴……

更重要的是,我还上了居委会的就业推荐名单,当上了小区警务助理,现已专职化纳入编制,月薪有3100元,加上店铺每月的纯收入5000多元,一家6口人,生活绰绰有余了。

后来,我开始把心思放在带动其他人一起增收上,在团县委的支持鼓励下,我当上了蒋家寨致富带头人协会的秘书长,开启了为大伙儿谋幸福的新征程。

在蒋家寨这个贵阳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里,汇集了来自全县16个乡(镇)的1200户5023人,我们都搭上了好政策的快车,都准备在这“新一方水土”上踏踏实实奔前程,笑着和梦中的苦涩日子告别。

周继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春明 整理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