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恩宇 通讯员 李龙举 王正阳
近日,走进纳雍县厍东关乡陶营村的玛瑙红樱桃种植园,站在观景台上放眼望去,连片的樱桃树让人不禁联想到:花开漫山白、叶展漫山绿、果熟漫山红的美象。
白、绿、红是如今陶营村的“致富色”。然而,昔日陶营村却是“灰色”的砖瓦村。八成村民都是靠烧制砖瓦维持生计,一年至少有300天待在土窑和烟尘打交道。
采泥、烧砖,年复一年循环,大气污染、土地毁坏,陶营村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怎样实现产业转型?成为陶营村的一大难题。一颗樱桃的发现,让陶营村的产业转型迎来了曙光。
1996年春天,纳雍县农业局农艺师徐富军在陶营村采摘樱桃时,偶然发现一棵颗粒大、肉质厚的樱桃树。徐富军意识到,这极可能是一棵受环境因素影响发生变异的植株,也许能培育一个新樱桃品种。
此后,徐富军密切记录这棵植株的生长变化,并用“高空嫁接法”不断繁衍,围绕该植株形成一片樱桃园。园里结出的樱桃香甜可口,形如玛瑙,徐富军为其取名“玛瑙红樱桃”。
玛瑙红樱桃个大、肉厚、味甜、色鲜,刚上市就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迅速走俏市场。村民们看在眼中,纷纷放弃烧砖制瓦,改种樱桃。
看到前景,陶营村迅速建立了“村社一体”合作社,合作社法人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形成村牵头,社实施,户参与的发展模式,促使樱桃种植与乡村旅游齐头并进。
为实现产得出、不愁销、卖得好,陶营村“村社一体”合作社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宣传玛瑙红樱桃,扩大玛瑙红樱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开展“玛瑙红樱桃广州行”,陶营村与广州邮政集团公司签订玛瑙红樱桃大额销售合同;与毕节飞雄机场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机场设置玛瑙红樱桃销售窗口;通过“遇见总溪河”微信公众号及各大网络销售平台,建立基于互联网的销售模式。
陶营村“村社一体”合作社每年会进行收益分配,纯收益的20%作为合作社发展资金、风险防控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10%作为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奖励资金,由合作社制定奖励考核具体办法并报乡党委审定,激励村庄能人为全村产业发展服务;70%的资金按集体股、个人股等占股比例向成员进行分配。
产业兴,旅游热。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旅游体验,陶营村党总支、“村社一体”合作社指导村民建立联户制度,群众以5至10户为单位,自愿组成139个联户体,共同对景区各摊点进行丈量规划,保证市场管理有序,环境卫生清洁。
如今,陶营村玛瑙红樱桃发展到6000多亩,形成农旅一体发展格局。每年花期和果期,陶营村樱桃销售收入300多万元,餐饮接待收入5000多万元,住宿接待收入220多万元,人均收入突破13500元。以前的“砖瓦村”摇身一变,成了现在的樱桃村、旅游村,还成了纳雍总溪河4A级景区的核心区域。
“我们以党建引领种植玛瑙红樱桃,改变了陶营村的生态环境,增加了老百姓的经济收入,为农旅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厍东关乡宣传委员付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