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因在造册发放2013年核桃产业化扶贫项目农户种植补助款时工作不细致不认真,核算标准错误,导致部分群众未获得核桃补助,造成不良影响。七星关区田坝镇时任党委副书记、政法书记周某某受到通报问责处理,扶贫站工作人员罗某被立案调查。”这是毕节市七星关区近期通报的一起典型案例,也是该区以强化问责、精准问责,助推责任落实的生动实践。
自2019年9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实施以来,七星关区坚持“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原则,以强化问责、精准问责,督促全区各级党组织、党的领导干部切实履行好责任,以“铁肩”担当确保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全区共问责党组织12个,问责领导干部114人次,通报党内问责典型案例2期6起6人。
为防止问责泛化、简单化,确保把“板子”精准打到相应责任人身上,让被问责者心服口服,七星关区纪委监委严格对照问责条例要求,界定责任范围,厘清权责归属,分清主体责任、领导责任及监管责任,通过制定《区纪委区监委关于办理问责相关问题指导意见》,进一步提高问责工作的规范性,使问责始终做到“依规依纪、实事求是,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权责一致、错责相当”。在问责过程中,始终坚持把调控好问责力度与组织温度作为衡量问责工作质效的重要指标,严格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贯彻运用“四种形态”,提高问责的精准度。
同时,为防止问责决定执行出现“打白条”“搞变通”“打折扣”,七星关区纪委监委充分统筹片区民生监督组和派驻纪检监察组的力量,把依纪依规问责、问责决定执行情况作为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的检查内容,加强对问责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纠正。截至目前,共开展监督8次,发现问题32个,已督促完成整改30个。
此外,七星关区纪委监委还坚持强化问责和关心信任相统一,注重做好“后半篇文章”,建立脱贫攻坚干部双向处理机制,通过季度督导,年度督查等,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了解掌握被问责对象思想动态、现实表现等,对存在困难的及时帮助解决,对存在问题的及时提醒教育,真正让被问责干部在组织关心帮助下,甩掉包袱、重拾信心、轻装上阵,避免“一问了之”。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用好问责‘利器’,坚决整治‘不愿作为、不能作为、不会作为’等问题,持续释放‘有权必有责、失责必追究’的强烈信号。”七星关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毕节市纪委监委)
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