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白云区推进“三力三提·品质白云”党建示范带创建系列报道之二——

社区有车间 安居又乐业

2020年11月05日09:39  来源:贵州日报
 

色彩丰富的生活摆件、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走进白云区云城街道金融北城社区的融乐创意坊,一件件串珠作品在灯光照射下闪耀光芒。

“这里距离我家200米,上下班特别方便,也不耽误照顾家庭。”居民刘小燕是融乐创意坊骨干成员,原是艳山红镇艳山红村的村民,2017年底回迁至金融北城社区。

“这一片都是在艳山红村原址上修建起来的。目前,常住人口4186户12540人,其中有81.6%的辖区居民是像刘小燕这样由艳山红镇回迁安置的新市民。”金融北城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婕说,由于身份转变和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新市民们起初要么自行“圈地”种菜摆摊,要么就把车辆乱停乱放……跟社区、物业等管理方时常产生矛盾。

“了解到他们大多是因没了土地,加之年龄、文化程度等条件限制找不到活干,而导致对立情绪后,社区党支部联合街道党委及共治成员单位决定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广泛吸纳非公经济组织合作的模式,设立社区车间‘融乐创意坊’,引导辖区回迁群众参加技能培训,实现就近就业,让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

李婕说,今年以来,融乐创意坊建设日趋成熟,在白云区城投公司、白云区税务局等共治成员单位支持下,相继添置桌椅、护眼台灯等设备,串珠作品所需的针线、彩色珠子等原材料由社区集中采购。此外,借助手工艺品企业、院校等单位的力量,不定期向居民们开展相关培训,助力大家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确保每件产品都合乎市场要求。

“有老师教,还可以通过社区找来的相关视频进行学习,大家‘上手’挺快,都特别有成就感。我们交付的第一批产品24个凤冠全部验收合格,收入2400元钱,大大激发了我们继续干下去的信心。”刘小燕说,对于挣到的“第一桶金”,大家并不打算分摊,决定“还”给社区,用于购买下一批原材料。

刘小燕拉着一旁的工友打趣道:“她以前闲着就爱打牌。现在,加入我们一起做串珠,不仅能挣钱补贴家用,业余生活也丰富了许多。”

不沉湎于棋牌室,不再私搭违建……放下锄头的新市民眼下习惯了去小区的议事亭话话家常、跳跳舞。随着融乐创意坊制作的工艺品越来越多,引得不少周边居民登门讨教,“以珠会友”成了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按照以党建引领为1个引擎,深化全域数治、全科网格、全民共治、全员法治4条路径,提升教育、生态、购物、就业、医疗、养老、邻里、交通、旅游9大品质的‘1+4+9’工作措施,我们正积极与相关企业洽谈合作,争取早日实现社区车间‘订单式’生产,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云城街道党工委书记王金利说,结合贵阳市委组织部、白云区委组织部关于党建示范带创建工作的各项要求,街道下一步将重点围绕闲置回迁安置房屋租赁等问题,积极探索谋划“金北红色物业”“金北自治汇”等党建服务品牌和载体,着力解决社区管理和物业服务的难点、痛点、堵点,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唯)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