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时来村:创新乡村管理模式 让村里的事村民管

2020年11月03日15:07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吃“连心饭”。
吃“连心饭”。

时至深秋,笔者来到荔波县玉屏街道时来村十七组,整个村寨安静祥和地“躺”在山谷中,一栋栋白房子映入眼帘,洁白的墙、红色的窗。房前,干净整洁的院坝,几棵三角梅和柚子树生长旺盛,为庭院增色不少。几位村民正在房前笑呵呵地聊天,见到有笔者前来采访高兴地向笔者打招呼。 这一切美好景象得益于时来村近年来积极探索推行的“组管委”,创新了基层自我管理的模式。

为了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2019年10月,时来村村民共同开会商量由每一个村民小组选举出三名代表共同组成“组管委”,由党员带头、组长牵头、村民配合共同搭建基层自我管理平台。“组管委”选出来了,第一步就是开展环境卫生整治。

为了激发广大群众讲卫生、搞卫生的主动性,时来村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庭院”评选活动,形成了由群众自主整理房前屋后,“组管委”搞好监督,在环境卫生整治方面提供了相互学习、借鉴经验、取长补短的平台,更加激发了群众对环境卫生整治的动力。

大评比,以评促改。“组管委”还建立“红黑榜”制度,通过开展环境卫生大评比活动,奖励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的家庭,鞭策环境卫生较差的家庭,让群众形成以“榜上有名”为荣,以“落榜”为耻,从而自觉搞好家庭卫生,形成你追我赶的卫生整治生动局面。

同时,通过“红黑榜”的“晾晒”,将红榜先进家庭典型经验做法在全村宣传,对黑榜后进家庭予以重点督导,监督其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全面完成整治任务,以此督促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共同促进环境卫生整改取得实效。

“以前村里脏乱差现象比较明显,每天看着都糟心,现在环境变好了,看着舒服,住着更舒心,每天心情愉悦。”时来村村民蒙炯芬告诉笔者有了“组管委”的监督,大家都树立主人翁意识,主动开展卫生清洁行动。

为了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纠纷,“组管委”成立了议事堂调解中心,认真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在村民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让村民相处更加融洽。

以前邻里之间发生矛盾纠纷,只能找村里面德高望重的人或者村支两委调节矛盾,现在供村民选择的渠道多了。

邻里之间发生矛盾纠纷,“组管委”把双方叫到一起面对面商量,公平公正地解决矛盾,多元化解矛盾,这样形成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户,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为邻里文明交往搭建了平台。

“组管委”晓之以理,摆事实、讲道理,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保障渠道,发挥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

此外,弘扬邻里和睦、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通过举办“邻里文化节”,吃“连心饭”,加强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让整个村寨成为更有归属感、幸福感的大家庭,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情谊。与人居环境改善同步而来的是村民的精神面貌、脱贫精气神的大步提振。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善,邻里关系的和睦相处,村民有了心思谋划发展产业。

以前酒席越办越多,礼金越送越大,普通家庭一年折腾下来根本承受不起,吃一台酒,不但要送钱,还要去帮忙两天,一年下来得有几个月的时间是在吃酒帮忙。

“除了红白喜事,我们村的其他酒席一律是不准办的,这条是纳入了村规民约的……”时来村脱贫攻坚队队长覃金秋告诉笔者,时来村对弘扬新婚育观念、简化婚丧嫁娶流程、尊老爱幼、邻里和谐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村规民约。

现在,规范办酒席,除了红白喜事,其他的一律不准办酒,及时制止乱办酒席的行为。

群众减少了应酬,一门心思抓生产、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又出现在村里面,群众既腾出了时间和精力用于生产,又节约资金用于生活,极大减轻群众经济负担,治理工作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拥护和支持。

“乱办酒席、攀比之风得到制止,整个寨子的精气神、精神面貌都变好了,大家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赚钱。”时来村村民覃正才说。

同时,“组管委”还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工作。线上,充分利用群众微信群等平台,向群众适时推送文明小知识,通过知识的点滴积累助推文明习惯养成;线下,深入村民小组开展宣传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向村民宣讲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倡导村民讲文明树新风,号召大家将文明融入日常生活。

“‘组管委’是村民选出来的,村民都很支持,这样做成本最低,效益最大化,群众满意度最高,大大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和水平。”玉屏街道党工委书记吴文学说。

如今,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了,邻里关系更和谐,精气神也更加饱满,全村拧成一股绳,一心一意谋发展,村民的生活也一天天富裕起来。(文/图 张云开)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