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县江龙镇:“五个突出”打好农业结构调整组合拳

2020年10月23日10:39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江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员帮种植户收割。
江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员帮种植户收割。

为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打好农业结构调整“组合拳”,镇宁自治县江龙镇以五个“突出”做好“五篇”文章,推动该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往深里走、往细里走、往实里走,实现产业有成效、农户有增收。

突出需求导向,做好“调研”文章

产业发展,工作谋划是根基,市场调研必不可少,理清思路才能明确发展方向。为了让产业结构调整“有血有肉”,江龙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市场调研,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农业服务中心等专职部门、各村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种养殖大户等外出调研30次,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最终确定在全镇实施高粱产业提质增效工程。

突出江龙实际,做好“部署”文章

成立由副县级领导担任坝区坝长,镇级主要领导担任公路沿线段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把此项工作与党建、脱贫攻坚、安全生产等工作同步推进,建立健全镇、村两级联动机制,层层压紧压实责任,形成党政主要领导挂帅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村(社区)齐力抓的格局,并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纳入镇、村两级干部年终考核内容,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及时研究制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先后召开党委会、中层干部会、片区工作调度会、院坝会共计100余次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和调度;广泛营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浓厚氛围,累计悬挂宣传标语70余条,车载小喇叭、村村通播放循环播放宣传语音2000余次,宣讲15000人次,在全镇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浓厚氛围。

“农村工作,闭门造车是不行的,突出农村实际才是最重要的。农业结构调整,受众是农民,得替老百姓算好经济账,不能光提倡种,还要考虑销路、群众投入、劳动力就业、群众种植习惯等问题,要做就做有江龙特色且老百姓能广为接受的产业结构调整”江龙镇党委书记郑安多次强调。

突出产业特色,做好“创新”文章

产业结构调整,种植蔬菜、药材等固然是比较好的,但也存在地块不肥沃,家庭劳动力不充足等问题,面对这一困境,江龙镇瞄准酿造酱香型白酒优质原料——有机高粱,把它作为助农增收的扶贫产业来发展,争做全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江龙镇种植的高粱品种主要为“红茅糯2号”,该品种颗粒饱满、匀称、皮厚粒小,支链淀粉含量高达90%以上,是较为适合的酱香型白酒酿造原料。

“高粱种植较为简单,有水有肥即可,投工少、效益快,深受农户的喜欢,是较为理想的种植结构调整替代作物。”江龙镇农服中心伍贞雄说道。

突出三送一购,做好“服务”文章

为实现农户增收,镇农业服务中心免费向种植户送种子、送肥料、送技术。共免费发放优质高粱种子1.28吨、肥料51吨、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开展实地培训7次。同时,考虑到汛期影响,为全镇高粱种植农户购买1700份保险,极大提振了农户的种植热情,目前,全镇共种植高粱1700亩,最高亩产值可达760斤。

突出产销对接,做好“增收”文章

产销对接一直是农村产业革命中的薄弱环节,既要种的好还要卖的俏。江龙镇坚持群众努力种,政府帮一把的工作思路,镇平台公司与安顺市平坝区鑫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合同,并确定保底2.3元/斤收购,形成了稳定的供需合作关系,同时该公司将收购高粱售至黄果树酒厂,助推本地产业链延伸。同时为切实解决老百姓卖和运输难的问题,镇平台公司分批在各村进行定点收购,针对偏远的村组进家入户上门收购,尽可能的方便老百姓,争取不漏一家一户,目前已收购到高粱2.3万斤。

江龙镇此次产业结构调整,覆盖全镇24个村(社区),其中涉及12个贫困村,高粱种植惠及820户群众,其中贫困户370户,高粱亩产收益可达1840元,每亩增收1000元以上。下一步,江龙镇将持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向上积极争取政策扶持,扩大高粱种植面积,提高群众种植积极性,全方面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文/图 杨庆玲)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