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赶超新时代 绘制精彩新蓝图

2020年10月22日09:19  来源:贵州日报
 

“十三五”期间,黔西南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系列决策部署,攻克了脱贫攻坚一场场战役,全州经济加速发展、总量持续提升、质量稳步提高,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亮出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精彩答卷。

“十三五”期间,黔西南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系列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理念,攻克了脱贫攻坚一场场战役,正坚决撕下“贫穷落后”标签,步入同步全面小康快车道。

脱贫攻坚稳操胜券

脱贫攻坚重要战役取得重大胜利。2019年6月20日,黔西南州率先在全省完成“十三五”期间33.85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入住计划,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五个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新市民计划的措施》,进一步细化明确100项后续具体工作,积极构建“五个平台”,确保新市民“搬得出、稳得住、有收入、能脱贫”。

脱贫攻坚工作精准度和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黔西南州深入实施“教育立州”战略,大力推进教育脱贫攻坚行动,在全州3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新建、改扩建配套学校,确保搬迁户子女全覆盖、零门槛、无障碍入园入学;大力推进健康扶贫工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际参保率100%。实现8个县(市)均有1所二级以上县级公立医院,99个乡镇均有卫生院,1007个行政村共有达标卫生室125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建成医疗卫生服务机构57个。

截至2019年底,全州累计减贫43.54万人。兴仁、安龙、贞丰、普安、册亨5个县(市)如期摘掉贫困帽,581个贫困村出列,全州贫困发生率从13.75%下降至1.14%,已摘帽的兴仁市、安龙县和作为非贫困县的兴义市及义龙新区的农村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还未摘帽的晴隆县、望谟县于今年6月达到摘帽标准。

经济发展步步登高

2019年,黔西南州在全省经济发展综合测评中排名第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8%,增速连续5年位居全省前列,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5%和11%,增速分别排全省第一、第二。

“领跑”,是“十三五”时期黔西南州经济发展最热的词汇。

黔西南州大力发展以立体生态经济带为引领的特色农业、以“大电强网+大产业”为引领的新型工业、以全域山地旅游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全州经济加速发展、总量持续提升、质量稳步提高。

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六个转变”。几年时间,黔西南已形成以茶叶、食用菌、精品果业(含刺梨)、中药材、畜禽、烤烟、渔业、蔬菜、特色林业(含油茶、花椒等)和薏仁为代表的十大特色优势产业。粮经比从“十二五”末的80:20转变为目前的25:75,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态势。到去年,黔西南州第一产业增加值226.88亿元,比“十二五”末159.97亿元增长41.8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32元,比“十二五”末的7059元增长49.2%。

深入推进“大电强网+大产业”战略,工业强州战略向纵深推进。近年来,立足具有地方电网和丰富煤炭资源的相对优势,黔西南州狠抓“双千工程”,义龙新区元豪煤电铝一体化、兴仁登高煤电铝一体化、贞丰县贵耀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相继建成投产,为全州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黔西南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4%和12.1%,增速均排全省第二。今年1月至8月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增速排全省第四。

大力推进全域山地旅游发展,打造“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借助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等平台,黔西南州上下推动“旅游+”融合发展,全州旅游业经济实现“井喷式”增长。2016年至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从440.62亿元上升至601.34亿元,年均增速14.3%。2015年以来,全州通过发展旅游共带动8.32万贫困人口增收受益。

人民幸福感连连攀升

黔西南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教育立州战略全面实施,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城乡收入大幅提高,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2020年,黔西南州本科上线率51.65%,本科上线率连续3年超过50%;全州光纤、4G基站网络行政村全覆盖,“城市农村,同堂教学”成为现实。黔西南州致力于从德育高度、教育质量、教育扶贫、均衡发展、校长教师、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优美校园、劳动教育、安全稳定十个维度发展教育,教育立州战略取得累累硕果。

黔西南州人民医院、黔西南州中医院、兴义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全州126个乡镇卫生院完成标准化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黔西南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文化站应有尽有;苗族风情节、三月三、六月六等民族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通过实施劳务输出、园区产业、绣娘培训、坝区产业、旅游扶贫、公共服务“六大就业计划”,为群众收入提供保障。今年疫情期间,黔西南州制定实施“一强三保四体系”18条措施、就业扶贫全覆盖攻坚行动计划28条措施、资金保障8条措施,通过开通“返岗就业直通车”等方式,有效促进34.85万人实现返岗就业,并与浙江东阳、金华、义乌、永康,广东深圳、惠州和福建晋江等地签订稳岗协议。同时,积极挖掘州内就业岗位资源,从一、二、三产发展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以及公共服务领域中挖掘就业岗位,鼓励和引导州内外企业建成就业扶贫车间157个,确保有就业能力的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和未外出人员及时实现就业,持续巩固就业扶贫成果。(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宋洁)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