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借高铁东风 兴旅游产业

2020年10月03日09:10  来源:贵阳日报
 

“您好,请问黎平县肇兴侗寨和堂安侗寨怎么走?”“在旁边客车站乘车,大约7公里。”9月25日10时49分,由广州南开往贵阳北的D2804次列车,在从江县高铁站经停。旅客下车后,在高铁站附近坐上前往肇兴侗寨的直达车,14分钟后就到达了景区门口。

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全线通车运行,从黎平到广州只需3个多小时,到贵阳仅需1个多小时。黔东南州黎平县从偏居贵州一隅的“边城”,变成西南地区通向珠三角的“桥头堡”。自此,被称为“侗乡之都”的黎平,凭借高铁的东风,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离高铁站较近的肇兴侗寨和堂安侗寨,更是成为吸引全国游客纷至沓来的旅游景区。

近年来,黎平抢抓高铁时代机遇,深入挖掘侗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优势,启动肇兴大景区旅游资源共享改革,将肇兴侗寨及周边的5个村寨一并纳入大景区改革范围,走出了一条共同保护侗寨风貌、传承侗族风情、开发侗乡风物、展现侗都风采的古村落保护促脱贫之路。

“肇兴侗寨景美人更美”

肇兴侗寨坐落在大山的怀抱中,起伏的山峦翠绿葱茏,掩映着几百幢民居。寨子里的道路由青石板铺成,两旁的三角梅开得正艳。农田里,村民正在忙着抢收水稻。

肇兴的“肇”字,在侗语中是“最先、开始”的意思,肇兴也就是这一方侗族人民最先开始生息繁衍的村落,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全国最大的侗寨,素有“侗乡第一寨”的美誉。2005年,肇兴侗寨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2007年被《时尚旅游》评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

“可以推荐一家正宗的稻花鱼吗?”《舌尖上的中国》里的黔东南糯米稻花鱼鱼肉肥美、香辣,其做法令甘肃游客徐缨记忆犹新,她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品尝稻花鱼。

9月24日晚,徐缨和丈夫来到肇兴侗寨,打算观看当晚的侗族大歌表演。由于长途跋涉,徐缨身体不太舒服,在寨子里的一家客栈休息。看妻子一直不舒服,徐缨的丈夫打算去买药。“您知道哪里有药店吗?”“在一个巷子里,可能不太好找,我带你去吧。”当地人的一个小小举动,让夫妻俩感觉很暖心。

“我给肇兴侗寨打10分,景美,人更美。”徐缨说,贵州景色迷人、民俗文化独特、民风淳朴,此次旅行颠覆了他们此前对贵州的看法。“没来之前觉得贵州是山区,可能道路不太好。原来贵州县县通高速,很多地方都通了高铁,非常方便。”

“高铁通了,游客多了”

在侗族文化展示中心,工作人员陆愚兴白天负责维持秩序,晚上负责表演前的检票工作。“周末和节假日游客比较多,尤其是高铁开通以来,明显感觉到游客更多了。”陆愚兴说。

陆愚兴今年46岁,家住在寨子里,见证了侗寨的发展和变化。“我小学还抄过一篇文章,是一位记者写的新闻,标题是《景色迷人 肇兴侗寨》。”陆愚兴说,那时肇兴侗寨还没有对外开放,但寨子里独特的生活方式、文化等,已吸引专家学者等前往考察。

1995年,和寨子里其他青年一样,陆愚兴也到广东打工,每年秋收时回家收水稻,一直持续了10多年。“出去了感觉还是家乡好,但不出去又没钱用。”陆愚兴说。

2013年底,肇兴侗寨实行规范化管理,陆愚兴成为一名管理员。现在,他已经工作了近7年,工资也从每月的1600元涨到2500元。

在寨子里,和陆愚兴一样回乡就业、创业的人还有很多,有的在公司上班,有的自己开客栈、开餐馆。目前,肇兴有酒店、宾馆88家,特色民居140家,饭店46家,旅行社6家,刺绣、靛染作坊289家,民族表演队6个,电商1家,微型企业15家,解决就业100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就业632人,人均年收入达2万余元。

“每年最少在贵州呆半年”

在寨子里的一间靛染体验店,浙江人方乐乐正在专心地为一件卫衣画图案、配色。

2018年,方乐乐到肇兴侗寨游玩,被当地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之后就在侗寨开了一家客栈。“当时侗寨正在招商,政策支持力度大,税收、房租有优惠,并且高铁通了,潜在的商机还是很大的。”方乐乐说。

每天空闲之余,方乐乐都会学习侗族靛染和刺绣。一次,在店里,方乐乐穿着一件刺绣的外套,被一位游客看到,游客希望买下她身上穿的衣服,这让她看到了侗族刺绣的商机。

于是,方乐乐开始学习在衣服上画图案,学习刺绣绣法。由于每一件成品都独一无二,衣服的销售很好。高铁开通后,很多人会选择节假日来旅游,借此机会,她正忙着准备国庆假期的商品。

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学习,方乐乐已能独自完成简单的刺绣,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她也会请教当地人。在客栈里,她也增加了靛染体验项目,以此吸引更多游客住店和消费。

“以前只是偶尔来贵州游玩,现在我每年至少要在贵州呆上半年。”方乐乐说,她很喜欢这里的生活节奏,让人感到惬意舒适,尤其是靛染和刺绣,让她变得很有耐心。

“体验游的互动性很好”

来肇兴侗寨的游客,也会去6公里外的堂安侗寨。堂安侗寨四面都是青山,阡陌纵横,梯田层叠,是中国与挪威合建的一座“侗族生态博物馆”。鼓楼、戏楼、吊脚楼民居、石板路、古墓葬群……每一个角落,都蕴藏着深厚的侗族文化内涵。

在堂安侗寨的一侧山坡上,村民陆兴运右手拿着渔网,左手提着一个桶,身后则跟着几位广东来的游客,他们正准备到稻田里捉稻花鱼。半个小时内,游客共抓到9条鱼,每抓到一条,田坎上的人都一片欢呼。

“现在过来很方便,坐几个小时高铁就到了,我们打算玩两天再回去,主要是想体验一下当地的特色。”广东游客温女士说,他们是朋友介绍过来的,很喜欢这里的风景。

从2018年开始,陆兴运开了一家客栈,客房由最初的4间增加到10间。为吸引更多游客,他想到了抓稻花鱼、打糯米粑、编草鞋等体验活动,游客体验的成品可以买了带走。

“鱼以前从来没有卖出去过,现在在田里就能换成钱,有时游客还会体验割水稻。”陆兴运说,每位客人收房费160元,如果客人想抓鱼,可以自己到田里去抓,算上加工费的话,每斤鱼能卖到40元。

“如果不是下雨,我们也很愿意帮你们割水稻。我觉得旅游最好的方式就是深度游、体验游,这样的互动性很好,也能留住客人。”温女士说,下次她想带着孩子过来体验,让孩子从小就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广东、浙江的游客比较多,今年受疫情影响,平均每天有七八人,接下来肯定会越来越好。”陆兴运说,高铁开通后,带来了更多游客,让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成虹飞 实习记者 杨雪梅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