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马龙村:女支书毛龙线的工作日常

2020年09月25日08:47  来源:贵州日报
 

又是周四,下午3点不到,就有不少村民陆续骑着摩托车或三轮车赶来,停好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几个装满刺梨的蛇皮口袋搬下来放置在都格镇马龙村村委会门前的小广场边上,然后找个阴凉的地方坐着,摆龙门阵混时间。

女支书毛龙线跑到村口看了几回,收刺梨的车直到近5点才到。毛龙线叫来几个年轻小伙:“快上去搬两张桌子、椅子,打电话把上周送刺梨来的村民都叫来。”几个人分头行动,不一会儿,另一拨村民便兴高采烈地赶了过来。

那一头在核对信息、发放采购资金,这一头毛龙线已经开始检查新一批刺梨的品质。

虽只有30多岁,可毛龙线基层工作经验却非常丰富。她不到20岁就在村里任妇代会主任,2017年被选为村主任,如今主任、村支书“一肩挑”。

安排好刺梨的销售,毛龙线又去了趟村民王昌寿家。

说起这个王昌寿,以前也是让毛龙线头疼的人。

马龙村过去叫马龙大屯,村委会所在位置是大屯中心,各村民组顺着山坡向下发散分布,整村海拔在1500米左右,山高、偏僻、缺水、土地贫瘠,2014年时41.03%的贫困发生率。身体不好、无法外出打工的王昌寿夫妇也是其中一员,过去的扶贫政策给他们提供大量物资帮助,不用劳动就能勉强糊口,反倒催生了两口子“等靠要”的思想。

扶贫政策调整后,毛龙线鼓励这两口子发展产业、改造房屋、划出土地修连户路……然而几乎每一项工作都只能换来王昌寿的白眼。毛龙线也没有什么技巧,只能用“量变”引起“质变”——几乎每天都去他家,翻来覆去就是那些政策,但她也要变着花样来说。不知如此过了多少天,毛龙线再来家里时,他终于受不了了:“好好好!我配合你们行了嘛!”

“你这个小猪养得还好嘛!”踏进王昌寿家门,毛龙线高声问道。

“还得行,就是这个圈有点崴,都修得十多年了,我想在后面好好重新弄一个。”王昌寿边倒茶边应答,“现在那些养牛的玩的才是高科技,牛鼻子碰一碰那个水槽,就自动出水了,喝饱了离开就自动关掉,一点也不浪费,我猪圈也搞了一个。”他迫不及待介绍自己的“高科技”技术。

“你也可以尝试养牛,养牛赚得更多!”毛龙线建议,“你要想养,我去帮你打听路子。”

回村委会路上,她路过彭乔慧家门口,一辆摩托车靠外墙停放着,她家儿子刚收完桃子回来。坐在门口的彭乔慧见毛龙线路过,大声招呼:“支书,来吃饭嘞!”毛龙线停下脚步,笑盈盈望着这个老阿姨调侃道:“哟,收桃子回来了?看来修路还是方便哈?”彭乔慧不好意思地笑了。

去年某一天,修路的挖掘机已经快开到彭乔慧家门口,她眼看自家的土地就要被这大机器“啃”掉一块,什么也管不了了,冲上去拦停了机器,一下子钻到挖掘机下躺着,这个举动自然惊呆了现场所有人,毛龙线第一个反应过来,钻到挖掘机底下一边大声呵斥,一边用力把她拽出来。被拽出来的彭乔慧不依不饶,又嚷嚷着说“村支书仗势欺人”,毛龙线也顾不了这么多,先把她带到安全的地方,让她先冷静再开始讲道理。

毛龙线苦口婆心,彭乔慧也慢慢冷静下来,知道始终拗不过对方,最终勉强同意,如今享受到产业路带来的便利,她也终于不再抱怨。

说起往事,彭乔慧越发羞红了脸,又邀请了对方几次来家里吃饭。

回到村委会,天色渐暗,毛龙线随便吃了点东西,又开始整理各种资料和档案。大概从2017年开始,白天入户,夜里加班的生活已是常态,这3年也是她看到村中变化最大的一年:平房替代了瓦房,提灌站解了村民常年忍受的干渴,硬化路面打通了致富的路也连通了村民的心……

夜色渐浓,毛龙线从资料堆里抬起头来翻看了一下手机,儿子的朋友圈里转发了一篇“鸡汤文”,显然是发给她看的:《给孩子最大的爱是陪伴》。她不敢点开这篇文章,翻了翻儿子过去发的朋友圈,还有好几篇类似文章,每一条她都不知道该如何回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彭芳蓉)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