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之“星”点亮富民路

——瓮洞镇光明村十星“党员中心户”助力乡村振兴

2020年09月23日09:27  来源:贵州日报
 

秋雨,褪去了连日来的闷热和浮躁,让光明村显得更加娇艳而灵动。

走进天柱县瓮洞镇光明村,一派丰收景象展现在眼前:农民在金黄的田野上抢收,鲜活的土鸡运往山外,山下的百香果,山上的金秋梨挂满枝头。

谁会想到,这里曾是一个产业基础薄弱,人穷地薄,村民苦不堪言的穷山村。

光明村华丽蜕变背后,秘诀何在?

2014年,光明村党总支探索将“双带”能力强、群众威望高的党员划分“公益星、创业星、文艺星、劳模星、宣教星、孝敬星、公正星、妇幼星、关爱星、德育星”十星“党员中心户”,合力带动和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中心户”每颗“星”联系3至7名党员,每位党员服务5到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党员联系,每名党员都有“中心户”带动。

光明村三角坡油茶林下经济是“创业星”引领创办的产业基地,这里一边套种的是100余亩白芨,一边套种的是300余亩辣椒。

村总支书记蒋文彬说:“仅今年,白芨基地就带动50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年务工5个月,增加务工收入50万元,年人均务工增收1万元。辣椒基地更带动了6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增加务工收入18万余元。”

近年来,光明村以“油茶林+小香鸡”“油茶林+蔬菜”“油茶林+中药材”等方式,实行套种套养,实现“一地生多金”效果。同时,充分利用坝区优势,培育坝区产业,通过流转土地,兴办合作社、拓展产业基地,带动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实现了农村“三变”,大坝的产业风生水起,村里人的口袋开始鼓起来。

2017年引进龙头企业在千亩油茶林中发展小香鸡养殖,该项目让村集体经济年均增长5.5万元,覆盖贫困户101户,利益联结贫困户3万元,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10人,增加务工收入24万元。

蒋文彬是“中心户”的“创业星”。他带头兴建“农家妹蔬菜种植合作社”,并与村两委签订土地流转53亩,先后发展30亩龙虾生态养殖,年产龙虾5万斤,年产值80余万元,稻田养鱼30亩,养殖甲鱼5亩,年产甲鱼700余斤,产值20余万元,精品水果15亩,蔬菜种植20亩。

在光明村瓦窑江河边的飞云山庄,农家乐老板刘彭年一边招呼客人,一边哼唱起苗歌,引得游客驻足欣赏,院内工作员则忙着与进店的客人订餐。

“开业以来,每天都有游客进店,周末人更多。”蒋文彬眉开眼笑地告诉笔者,农家乐是村两委和“党员中心户”创业星组建的。

“光明村充分利用本地旅游资源的优势,谋划发展,让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由村两委牵头,发动群众自愿以资金、土地入股的方式,充分发展乡村旅游业。”蒋文彬介绍说:“今年6月,飞云山庄农家乐开业。我们着力打造农家乐、民间文娱活动等多种形式,形成了集旅游观光、烧烤、漂流和农家体验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模式。”

78岁的刘永旺,见证了村寨的巨变。老人感慨:“村里也办起了农家乐,来了蛮多外地客人,多亏年轻的党员‘新星’们的付出呀!”

光明村瓦窑江,地势平坦,水质清澈,风景优美,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创业星”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村民自发集资50余万元,建成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农庄。

“这个夏天,水上乐园日人流量达300余人,月平均收入达5万多元,解决了6人稳定就业。”蒋文彬信心十足地说,“客人的到来,带动村里农副产品俏销。”

“以前就靠种点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跟‘党员中心户’干,日子有盼头呀!”谈起现在生活的变化,瓦窑江村民黄大权充满自豪,幸福感溢于言表。(谌孙海 王岩弟)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