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袁航)9月16日,贵州大学“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自评会在贵阳举行,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10余名院士以及多名业内专家组成的自评工作会专家组,为贵州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把脉问诊,并提出评审意见和建议。
本次自评会主要是对贵州大学植物保护学科和贵州大学“双一流”建设两个方面展开评审。针对贵州大学植物保护学科“双一流”建设情况,专家组认为,该植物保护学科不仅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农药学学科方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同时,该学科建设还支撑引领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和工程学三个学科领域先后进入ESI前1%,显著带动生物学、化学、作物学、生态学、园艺学、药学、林学、农林经济管理等9个相关学科的全面发展,为贵州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学科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专家组建议,贵州大学要重点支持植保一流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国家级规划教材和精品课程等建设、加大学科国际合作交流持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听取贵州大学“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报告后,专家组认为,贵州大学2016年至2020年“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完成了建设任务。其中,学校农药学学科方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为建设“中国特色、国际水平、贵州需求”的世界一流大学打下了坚实基础。专家组建议,贵州下一步要继续投入资金,持续优化学科和专业布局,努力提高办学资源汇聚能力,为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稳定保障。同时,建议教育部门加大对部省合建高校支持力度,促进贵州大学“双一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