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七星关区:绿水青山蕴福祉 齐心创卫美家园

2020年09月14日18:02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志愿者入户清扫垃圾。陈曦 摄
志愿者入户清扫垃圾。陈曦 摄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一项民生工程,坚持为民创卫,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创卫的成果,是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初心。

2010年,毕节市七星关区获得“贵州省省级卫生城市”称号;2017年,毕节市七星关区吹响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号角,全区人民上下齐心、攻坚克难,通过了病媒生物防制、省级暗访、国家级暗访等多项重点工作,“创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如今,城市环境卫生水平逐步改善,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治理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全民“创卫”蔚然成风。

农贸市场升级 满足人民需求

农贸市场事关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市民的菜篮子,一头系着城市文明。

毕节老桂花市场建于1988年,面积约6000多平米,30年的时光里,它满载着一代又一代毕节人的生活记忆。

随着时代变迁,桂花市场合理布局、硬件设施、环境卫生、日常监管等方面渐渐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搬迁势在必行。

2017年,七星关区对老桂花市场进行了拆除和搬迁。总投资2.35亿元、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的新桂花市场投入使用后,让曾经混乱不堪、污水肆流的露天菜市摊,有了商场一般的敞亮门面;昔日肩挑流动在街头巷尾的小摊贩,有了固定摊位和遮风挡雨的落脚点。

农贸市场的变迁,见证着城市的智慧发展。如今,布局合理、设施完善、通道顺畅、畜禽销售标准、污水处理规范的各大农贸市场顺势而起,垃圾成堆、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老旧面貌难觅踪迹。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规范农贸市场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为改善农贸市场卫生环境,近年来,七星关区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下大力气对城区老旧农贸市场进行提档升级改造,通过“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规范一批、关停一批”的途径,完成7个老旧农贸市场拆除工作,新建或改扩建3个农贸市场,致力提升城市形象和群众生活质量。

为有力促进文明新风融入农贸市场,进一步营造文明创建氛围,七星关区对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标准,重点解决亮证经营、场容场貌、卫生秩序等难点重点问题,提高市场业主、市场管理者、市场内经营户参与创建的积极性,扎实推进农贸市场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同时,七星关区还实行“统一药物、统一时间、统一行动”的毒饵投放,市场内卫生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

水清天蓝 提升群众幸福感

山赋予一个城市智慧,水则赋予一个城市灵性。

在七星关高处俯瞰,倒天河河水碧波荡漾,犹如一条蜿蜒的玉带,穿城而过。

作为七星关人民的大水缸,奔腾不息的倒天河,孕育了一代代儿女,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七星关文化。然而,蜿蜒千里的“母亲河”母亲河在为群众输送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受到严重污染。

近年来,七星关区实施了倒天河水库饮用水源地全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壮士断腕、攻城拔寨、雷霆治污,全面打响了倒天河保护与治理的攻坚战和持久战,誓还倒天河千里碧水。

为了还市民一片清澈的河水,七星关区以“五城同创”为抓手,通过控制种植污染、取缔养殖污染、推进库区住户搬迁、完善环保基础设施等措施,确保倒天河水源水质达标率持续稳定在100%。同时,明确河道长效保洁“三定”模式(即定人员、定河段、定时间),全面加强城区河道常态打捞工作。并在水库周边栽种亩斑竹、香樟、火棘等植物,提高水库水源涵养和水体自净能力,布设起水源地保护的“绿水闸门”。

如今,倒天河逐步褪去沉疴,水质全面好转,“母亲河”焕发勃勃生机。

倒天河的蝶变,得益于七星关区从未间断过的“创卫”工作。为了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七星关区投资近40亿元实施了“19456”工程,整治了倒天河,提升了9条城市道路的景观,改造了4个高速公路出口,靓化了5个门户节点、美化了6个片区环境,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如果说,倒天河是七星关区人民的“大水缸”,那么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则是城市的“海绵体”。为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建设,七星关区制定了《七星关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新建污水处理厂3座,使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7.3%。同时,大力推进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并对原有漏损管道进行整改,有力地提高了城镇污水的收集率,满足了168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病媒生物防制 筑梦健康家园

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不仅仅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一项重要标准,更关系着人民健康、城市形象和发展环境的一个要求。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管理先进的新建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窗口。相比之下一些城市老旧小区设备设施落后、功能配套不全、卫生条件差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病媒传播的滋生地,给市民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市东街道清毕社区是七星关区的老旧小区之一。自创卫工作开展以来,社区将辖区内的30个院落划分为4个网格进行管理,并对9个院落进行改造升级,封闭老式灰道、灰孔,有效促进小区环境卫生质量的改善,让昔日“脏、乱、差”的小区大变样,居民们赞不绝口。

老旧小区改造是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为了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升群众获得感,七星关区坚持以人为本,对老旧小区实行管道清淤、雨污分流、路面硬化、绿化、垃圾清理等工程,切实解决了老旧小区排水难、出行难、环境脏乱差等实质性问题。一批在城中村、老旧小区长期存在的“顽疾”将得到“根治”,为七星关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臭气熏天,蛆蝇成群,无从落脚”曾经是七星关区旱厕的真实写照,这些旱厕存在布局不合理、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等问题,不仅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也影响了城市文明形象。

为了预防控制好病媒生物,有效降低媒传疾病的发生。七星关区对172个旱厕进行改造或拆除,加强了公厕的日常保洁管理力度,努力提高管理员的规范文明作业水平,确保公厕的整洁干净和正常开放。同时,七星关区组织开展了病媒生物孳生地整治专项行动,逐步降低了 “四害”密度。

目前,七星关区封闭灰道1286个,灰孔8919个,孳生地治理率达95%以上,防鼠设施合格率达到96.24%,防蚊蝇合格率达到95.77%,有效防止了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发生流行。

提升市容市貌 增进民生福祉

创卫,涉及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年年抓、月月抓、日日抓。随着创卫的不断深入,七星关区一系列“大动作”剑指“创卫”难题。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占道扰民问题,七星关区各级、各部门联合联动,加大执法力度,深入开展马路市场整治及主要道路两侧市容秩序“十乱”整治,落实城区主要道路“门前三包”责任制,每周定期对城市“牛皮癣”进行清理,彻底清理有碍观瞻市容的脏乱差现象,城市面貌得到有效提升。

同时,七星关区全面开展市政道路维修年度惠民工程、雨水管道清淤疏通、市政桥梁检测、障碍物清理等市政设施养护项目,累计完成65条市政道路(路段)的主车道整修任务、整修面积29.3万平方米,疏通雨水管道156公里、清淘雨水井12362座,清理各类障碍物1225处,桥梁检测15座,市政道路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

“创卫”不是一个人的事,全民参与创建,才能发挥最大动能。为了让“创卫”观念入脑入心,七星关区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了创建宣传教育。志愿者上街入户面对面、心贴心、零距离进行宣传,发放“五城同创”、城市管理方面的宣传资料;在城区天桥和沿街商铺、单位LED电子屏滚动播放创建宣传标语、公益类广告语或温馨提示等有关内容,营造了良好的创建氛围,掀起了人人动手、清洁城市,建设健康七星关的热潮。

如今,漫步七星关,街道干净整洁,公园绿意盎然,小区环境优美……“创卫”让七星关散发出浓浓的人情味,好山好水好空气、宜居宜业的城市魅力进一步彰显。

下一步,七星关将强化工作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将“创卫”工作进行到底,努力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路更畅、城更靓,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李金苗)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