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治校 主打“三元融合”

2020年09月07日08:11  来源:贵州日报
 

近年来,贵州民族大学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三元融合”理念(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的深度融合)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和增强“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其中,《深刻认识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课程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好课程,《三元融合理念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在“三元融合”办学思路牵动下,贵州民族大学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民族院校办学特色定位,深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其中,该校“民族历史文化与社会治理学科群”入选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民族学、社会学、法学、中国语言文学成为区域一流建设学科,国家民委重点学科增至4个,省级重点学科增至12个。学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博士项目”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期验收,硕士点增加至10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9个类别17个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社会学学科获C等次、民族学和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获C-等次,民族学、社会学、法学等优势学科群持续发力,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特色优势进一步彰显。与此同时,数据科学、生态学、化学工程、民族医药、民族文化与认知等学科强势崛起,深度融入贵州发展战略需求;民族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学科异军突起,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近10项。

在“三元融合”办学理念引导下,贵州民族大学着力打造“大民族”学科群,并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目前,作为贵州省第一批省级重点学科,该校“民族学”学科群已形成“本—硕—博”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涵盖了民族学、民族社会学、民族人类学、民族法学、民族历史学、民族语言文学、民族传播学、民族旅游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以及民族地区社会工作、民族地区行政管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民族医药、民族体育、民族民间音乐与舞蹈、民族民间美术、民族戏剧影视文学等领域。该校14名二级教授的教学与研究均与“民族类”学科群相关或交集,逐渐形成了西南地区民族学一流专家学者矩阵。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发布2016中国大学最佳专业排行榜: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列全国第5位,“社会学”专业列全国第10位,“法学”专业列全国第15位,3个专业荣登“4星级”的中国高水平专业,同时位列2016年本专业的“贵州省最佳专业排行榜”之首。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