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兄弟”拓荒记

2020年09月01日11:02  来源:贵州日报
 

七星关区朱昌镇发启村1000多亩的生态林场里,道路交错、鸡犬相闻,绿荫下养猪场、鸡舍、鱼塘错落分布,一派“世外桃源”的美景。

村民陈虎忙着撒草喂鱼,看着水花翻腾的鱼塘,他笑开了花。

1996年,毕业于毕节卫校的陈虎和妻子在朱昌镇花厂村开诊所,做了十年村医后,农村迎来了合作医疗政策,他把诊所“升级”为七星关区嘉康医院。2015年,陈虎和外出经商多年的兄弟陈龙回到家乡,想发展林下经济。

兄弟俩的想法得到七星关区林业部门的支持,在村支两委的帮助下,他们流转树林和林下废弃荒地1400余亩,2015年2月成立了发启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猪舍6栋、鸡舍9栋、鱼塘1个,种植猕猴桃200亩,建设食用菌大棚14个。

“农业产业投入大、见效慢,需要耐心和韧性才能经营好。”陈虎说,2016年初刚开始“拓荒”时,他带领务工群众在山上修路、建养殖场地,一干就是3个月。“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夜里都一个人睡在山坡上。后来工人们看到我不怕,才和我一起‘扎堆’山里。2015年到2018年三年都在投钱,没收入。”

一步步努力,一次次投入,5年过去了,林间充满了活力。合作社存栏生猪1200余头、跑山鸡16000余只,草鱼、鲫鱼、鲤鱼等共30000余条。“今年生猪已出栏1600头,每头利润3000元左右;上个月才卖出10000只鸡,平均每只100元……投资的1500多万元已回本,今年年底净利润估计能达到500万元左右。”算起收入账,陈虎笑了。

畜禽养殖产生的农家肥用来种植经果林,果林里割草养猪、养鱼,发启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初见成效。

陈虎管理的鱼塘每逢周末就会迎来大批“钓客”,林子里游玩采摘的游客也不少。“端午节发启村举办跳花坡,几千苗族同胞参加,让我们的林下基地人气更旺。”陈虎说。

致富不忘乡邻,合作社带动周边贫困户9人长期稳定就业、40余人季节性务工。发启村贫困群众黄常能,以前靠打零工为生,如今在养鸡场上班,月薪2500元。“每逢猕猴桃锄草、打药、采摘和食用菌注水、收获时节,我们都需要人手。”陈虎说。

作为七星关区14个“家庭林场”项目之一,“龙虎兄弟”的成功不仅得益于自身的努力,也是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政策大力扶持的成果。

毕节市林业局政策法规和改革发展科高级工程师吴道能介绍,2013年,毕节市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地级市被列入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015年,毕节又被列入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2016年,毕节市出台林业综合改革方案,提出要培养新型林业经济主体,建设“家庭林场”和“股份制林场”,鼓励群众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蓬勃发展,毕节的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陈虎的合作社下一步将着眼乡村旅游和生态康养,带动更多乡亲就业增收。(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顾野灵 汪瑞梁)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