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石阡:扶贫山果带富山区群众

2020年08月31日15:47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8月炙暑初歇,地处武陵山腹地的石阡县,处处瓜果飘香,采收瓜果的车辆往来穿梭,承载着山区群众致富的香甜。

沿着县城周边车行不到半小时,就可以看到李子、桃子等10余种水果,还有八月瓜等特色水果。“以前摘来填肚子,现在采来过日子。”47岁的果农张金寿说,是经果林让他走上了致富路。

像张金寿这样的果农,在石阡有3000人以上,捧着红艳艳的红心李,张金寿深有感慨“果果‘搬了家’,我们也脱贫啦!”

支书敢想敢干,山果搬家成了宝

再过2周时间,任家寨村三叶木通即将全面开采,党支部书记李文锋正忙着组织劳动力采摘。

“这个果果城里人好多认不到。”李文锋随手托起一个鲜果介绍,三叶木通又叫八月瓜,在武陵山区有“八月瓜,九月炸,十月打来框娃娃”的顺口溜,因为味道酸甜,深受山区群众喜爱。

每年到了八、九月,李文锋和儿时的伙伴都会进山找八月瓜。“瓜没炸开很不好找!”他回忆,野生八月瓜生长的环境杂草丛生,加上外壳颜色不易辨认,想吃一口八月瓜很难。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文锋了解到八月瓜种植市场潜力巨大,就下定了把八月瓜从深山“搬到”坝上的想法。他把想法同大沙坝乡党委负责同志作了交流,不到一个月时间,资金项目、土地流转等问题得到解决。2018年,李文锋成功地把八月瓜从山上“搬”了下来。

“果肉很好吃,但去籽有些麻烦。”为了提升产品附加值,李文锋一帮人在产品研发上下足功夫,相继开发出果浆、精油、香皂、唇膏、果茶等产品。“一个鲜果卖30块,一小瓶果浆就可以买到60块。”种瓜得金的思路获得村两委一致认同,全体村干部迅速变身技术员、管理员和销售员,八月瓜种植从村里种到村外,从山上“搬下来”的八月瓜迅猛发展。

如今的八月瓜基地里,屹立着一座占地近千平方的加工厂。“以后果浆、精油、果茶都可以流水线生产了。”李文锋引以为豪的是,这条流水线在世界上是唯一一条,全面投产后,可以实现八月瓜产品批量生产。

在八月瓜基地上,村里组建了合作社,社员中女性占了90%以上,“闲家婆”变成了“娘子军”,用心浇筑八月瓜产业的幸福花朵。2019年,任家寨村采收八月瓜5万斤,今年预计采收25万斤。2019年,仅八月瓜一项,村民人均分红200元,发放劳务工资70余万元,八月瓜搬出深山成了幸福瓜。

自力更生栽果,既能解渴还能脱贫

张金寿的家,在几座大山盘桓的山沟里,家门对面的山头神似太上老君倒扣的丹炉,当地人把这里叫做老君山。

老君山一面连着思南县,一面坐落在石阡县境内,一条蜿蜒山路成为拉通两地的必经之地。“背着东西爬到半山腰都要摘几个李子解渴的。”脱贫攻坚战序幕拉开后,政府立项拉通了几条连接外界的水泥路,这条山路基本没有人走。张金寿怀念儿时的味道,经常上山摘李子。

“山上的李子没有人管,谁都可以摘。”令张金寿困惑的是,李子依然长在半山上,摘李子的人却越来越少。在结对帮扶干部李文锋的思想发动下,张金寿萌生出自己种李子的想法。

只要人肯干,不怕有困难。老君山村坡多田少,自然环境种植红心李得天独厚。在李文锋的帮助下,张金寿贷款5万元,开始购苗下地,着手栽种红心李。

“红心李是石阡的特色水果,野生的口感很好,但人工培育出来的口感就要差一些。”见到张金寿的果苗种到了土里,李文锋心里反而为种植“技术关”开始发愁。

李文锋把顾虑在攻坚队工作会议上作了反馈,不出三天,县里的农技专家就到张金寿的李子基地实地指导,剪枝、杀虫、施肥等技术都交给了张金寿。因为张金寿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县里还专门安排了专家定点指导,又选派了一名三农专家定点联系老君山村产业发展。

张金寿种出的红心李个头饱满、香甜可口,销售十分走俏。2020年,红心李带来收入4万元,还带动了3名农户种植红心李。

“谁路过口渴了,都可以摘来吃的。”张金寿不但每年为攻坚队送红心李,还对路人免费开放红心李。

桃源根系群众,政府主导,能人带动

在五德镇,连绵数十里的桃园枝叶荡漾,同水泥硬化的产业路相互映衬,展现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景。

“昼夜温差大,水蜜桃糖分更足,还有一股特有的香味儿。”48岁的胡定梅十年前放弃城市高薪回到五德种植了300亩水蜜桃。五德镇水蜜桃因汁浓味美,是该镇带动群众增收的地标性产业,像胡定梅一样的种桃能人,在桃园里不在少数。

通过政府建基础,能人抓发展,基地带群众的方式,该镇充分发挥了政府的主导作用,用好政策和市场两只隐形操盘手,把桃园充分盘活起来。

种桃还是种药?最初选择产业时,胡定梅有过犹豫,同样有风险,但是管护、技术、市场、基础设施等在桃园集聚,水蜜桃抵御风险的能力确实强了许多。在一番思想碰撞后,胡定梅选择了种桃。

“最开始以为坚持不下去,还好有政府的帮助。”胡定梅回忆最初种桃过程,由于经历冰雹等灾害,头两年胡定梅就亏了近40万元。五德镇党委政府出面,及时掌握受灾情况,在政策上给与帮助,并出面协调一些企业给予帮助。胡定梅的水蜜桃熬过了冰霜期,走上了正轨,2018年收入就达到了25万元。

如今,在桃园外沿的烂沟村,胡定梅又开垦的180亩桃园,让贫困群众参与管护、赚取薪金。“这个年纪在家门口打工的不多了。”60岁的李大莲说,种桃子劳动程度不深,老的小的都可以参与。胡定梅的桃园每年都能够稳定提供700人就业岗位,其中贫困户达到500人,桃花香飘溢远。

据不完全统计,五德镇桃园每年需要用工达到5万人次,其中贫困户将近3.3万人次。一枚枚山果从山旮沓里走进市场,成为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甜芯”。(罗立军)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