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移动张晓智:扶贫夜空中的一盏“明灯”

2020年08月27日12:25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张晓智在交包小学察看云端教学对口帮扶项目使用情况。
张晓智在交包小学察看云端教学对口帮扶项目使用情况。

张晓智,出生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贫困山区中的农民家庭。出生贫寒的他深刻体会贫困的苦、深知农村发展的困难,一直想为农村做点什么。2018年3月,原本在贵州移动从事网络综合管理的张晓智毅然离开环境舒适的办公室,来到台江县交包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台江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由中央组织部、省委组织部、州委组织部三级定点帮扶。该县的交包村坐落于雷公山北麓,距县城56公里,是最偏远的村寨之一。全村共有230户1074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达到74户共计319人。

刚到交包村时,摆在张晓智面前的是地理条件较差、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群众思想落后等景象。张晓智以“一张桌子、一支笔”为“作战起点”。在两年多的驻村岁月里,凭借十足的干劲儿,硬是让这些“硬骨头”问题得到了改变。

夯基础、补短板——是村基础设施的“点亮明灯”

交包村属于传统村落,初到村里时,连路灯、村道等这样的基础设施都未完善。张晓智想到那句老话“要想富,先修路”。于是,他立即展开行动。了解到交包村到展包村有一条长达6公里的“断头路”多年来迟迟未修缮完成,他带领着村两委及扶贫工作队,克服种种困难、夜以继日地施工,2018年11月底完成了这条“断头路”的路面硬化工作,实现了村内组组通水泥硬化路。

路修通了,接下来就是路灯的问题了。为了给早出晚归的村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张晓智积极争取“路灯项目”。2018年12月底300盏太阳能节能路灯在七个村民小组被盏盏“点亮”。至此交包村彻底告别了“深一脚、浅一脚”摸黑行路的日子,乡村夜晚的道路不再一片漆黑。

此外,张晓智还协调解决了全村1000多人饮用水的问题,修筑起200米的防洪河堤、2000平方米的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目前,交包村已实现了“小康电”“小康水”和“小康讯”,家家户户通电、通水、通网络,村容村貌更是焕然一新。村民们都说:张书记来了不止点亮了路灯,更点亮了我们心中向往幸福生活的“明灯”!

找项目,促增收——是村致富路上的“指路明灯”

面对包交村长期以来的贫困情况,张晓智深深地明白,产业帮扶是助力脱贫致富的源头活水,要想脱贫,就必须引进产业保障,打造长效脱贫机制。在他带头编报的“交包村2018年—2020年项目库”中,涉及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传统村落保护等各方面17个项目。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经过仔细思考和实地调研,张晓智和村委的同志一致同意,发展养牛项目是一个不错的产业。事不宜迟,他主动协调并借助贵州移动的有关资源,引入9.86万元资金,为交包村买了牛,又发动贫困户自筹资金,盖起了牛棚。当时,为了这个项目能够实施下来,他白天到场地踩点查看,协调征地事宜,晚上10点、11点还召集社员开会讨论,恨不得住在牛棚里!如今,养牛基地已经建成,16头母牛、1头公牛茁壮成长,并已产出2头小牛。与此同时,他还带领村民发展养蜂事业,采用“村两委+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蜂群交由合作社管理,年底进行分红。2019年合作社养蜂收益近2万元,现养蜂已达到100箱。这些项目,均全部覆盖到7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抓教育,强根基——是村教育信息路上的“希望明灯”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攻坚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交通、信息通道的闭塞严重制约着包交村教育的发展。作为村里唯一一个村级教学点,交包小学仅设置了一、二年级和学前教育班。学校教学设备单一落后、师资力量青黄不接,教学质量根本无法保证。看着村里孩子们的成绩单,张晓智心如刀绞、心急如焚,他知道“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啊!”

2019年1月,在张晓智的努力下,贵州移动设立专项资金,启动了“黔东南州台江县交包教学点云端教学对口帮扶项目”。考虑到孩子教育的急迫性,张晓智全力以赴加快进度,仅仅4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项目建设。该项目不仅为交包小学安装了整套数字教学终端,更通过前期建成的教育专网,将其接入“黔东南智慧教育云平台”,与台江县城关小学建立起云端“定点帮扶,以一带多”的精准对口教学帮扶圈。城关小学优秀教师的授课场景通过“课堂常态化云视频录播系统”实时上传到“视频教学云平台”,让交包小学的师生同步共享优质课程。重要的是还能实时互动,是真正“相隔千里,同上一堂课”。交包小学这座教育“孤岛”终于有了源源不断的“补给”。张晓智兴奋地说:“这下好了,村里的学生到县城上学,再不会因为学得不一样、跟不上进度而感觉到差别了!”

察民情,体民意——是村民心中的“温暖明灯”

“我们村子里没有哪家的情况是张书记不知道的?”这是村民们对张晓智的评价。之前,交包村五组一户村民家的媳妇离家出走,留下6个孩子给70多岁的父母,有5个孩子在县城租房读书,最小孩子才4岁。得知这一情况,张晓智立即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不仅给一家八口都上了低保,还给两位老人落实了养老金,保证了一家老小基本的收入来源。同时,张晓智一有时间就要去这户村民家看望,这位老母亲每次远远看到张晓智走近的身影,就会把凳子搬出来、静静等候。她见到张晓智说的第一句话总是:“谢谢你常来看我们这一大家子,要不是你帮忙,这一屋子的孩子恐怕都要辍学咯。”每每张晓智要离开时,最小的那个孩子总会跑去扯着他的衣袖说:“叔叔不要走!”

“叔叔不要走”这简短的5个字是村民们对张晓智最真挚的情感表达,但却像针一样刺痛着张晓智的心。他自己的娃也只有4岁,而且“一个家庭四处分居”,他的爱人在南宫镇汪江小学任教,除了日常的教育工作外,还有2户结对帮扶的任务,很少有时间照顾远在县城的儿子。有一次,张晓智的儿子发高烧,他和爱人都放不下手头的工作,家里60多岁的母亲不识字,也不会说汉话,找不到车去医院,更不知道从医院的哪个门进、哪个门出,两边都着急。最后,为了让两口子安心工作,老母亲硬是背着孩子,靠着一路询问,几经周折才把孩子送到医院。

张晓智说他每次和儿子视频时,是最幸福也是最难过的时刻。儿子每次都会抱怨他很久没回家、很久没有抱自己了:“爸爸!你怎么一天天不回家,每天下午,人家的爸爸妈妈都来幼儿园接小朋友,我都是奶奶来接的,你怎么不能来接我啊……”想到儿子说的这些话,张晓智总是忍不住地哽咽,心里万分愧疚,但是想想村里这些仍未脱贫的村民,他又会充满无穷的斗志和激情。

驻村两年来,张晓智能吃苦、肯吃苦,能干事、肯干事,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得到了上级组织和村民群众的一致认可。他先后被评为“黔东南州脱贫攻坚优秀驻村帮扶干部”“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黔东南州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并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县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张晓智常说:“交包村就是我的家。现在,交包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群众生活得到逐步的改善,但是想让群众达到小康生活,我还需要继续努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际,我不会丢下任何一个家人,带领交包脱贫致富是我的愿望,也是我的职责。”

张晓智只是贵州移动派驻的众多进村扶贫人员之一。从2016年4月至今,贵州移动先后向全省39个行政村、3个社区选派共计42名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优秀人员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作为脱贫攻坚事业的参与者、实践者和见证者,他们深耕基层一线,扎实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兢兢业业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如同一盏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共同照亮脱贫治贫的夜空。(文/图 陶塽)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