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结对攻坚“1+1”合力脱贫手牵手

2020年08月26日15:58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素以苔茶闻名遐迩,尤其近年来,该村以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为抓手,茶效益凸显,茶生活更美。一叶苔茶飘香,牵动了乌江画廊盼的沿河县清河村脱贫发展,在全市“1+1”结对帮扶的指引下,在携手走进小康生活的路上,谱写出“屯河相望”的发展篇章。

屯制入河:思想共鸣触发十足马力

清河村位于中寨镇东南部,属于沿河自治县深度贫困村之一。由于地势高,村民组之间分布零散、落差较大,全村人口684户2714人,贫困户236户1154人,有党员16人,2014年来贫困发生率高达41.78%,人均可耕种面积不足一亩。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大屯村党支部书记周绍军深知这个道理。通过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积累,他带着全村干部大力发展茶产业,探索创立了“建好茶队伍、做好茶产业、分好茶红利”三好机制,带领全村百姓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在接到帮扶清河村任务的第一时间,周绍军立刻多处了解清河村现状,带领大屯村两委班子奔赴兄弟村实地调研。通过一番思想碰撞过后,大屯村脱贫攻坚探索,理事会、监事会、村民代表大会“三会制度”等治理模式引入清河,村级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日发明显,决战“清河”拉开序幕。

为了推动大屯村村级发展体制探索“搬入”清河村,两村以“支部共建”的方式,推动“制度联姻”。目前,两村开展支部共建座谈会3次,共同议定支部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治理等事项21项。

屯业兴河:产业帮扶拉动群众致富

从大屯村驱车四个小时到达清河村的大屯村致富能人张仕慧,为清河村后续帮扶及发展感到犯愁。地理优势不明显,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一系列的瓶颈阻碍映入眼帘。但这些并没有打消他“技术入河”的热情和动力。

一连数月,大屯村不断找当地领导、村干部了解、座谈,为清河村谋划未来,因地制宜制定大屯村帮扶清河村工作方案,成立由省市县农业技术专家、龙塘镇党委班子、大屯村驻村干部及村干部、致富带头人为成员的实地指导小组赶赴清河村帮助破解产业之困。

清河村山多地少,主要以种养殖为主,在发展肉牛过程中,因缺乏管理及技术指导,肉牛养殖成效不明显。针对这个问题,大屯村先后两次到清河村进行专题指导,同时为清河村协调了肉牛公司,形成产供销产业链,达到肉牛从养到餐桌上的产业链融合的效果。

为进一步解决清河村肉牛养殖存在问题,大屯村邀请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传博博士到清河村开展养牛技术及市场现场调研与指导。通过不定期组织互访交流,两村之间的交流愈加丰富与频繁。截止目前,大屯村组织30余人次对清河村开展线上+线下指导调研达45次,理清5条发展思路。

同时,大屯村鼓励致富能人到清河村做产业规划指导,张仕慧作为第一批跨县指导的致富能人,主要想把发展技术和理念带到清河村。

屯社壮河:“村社合一”迈入规范运营

大屯村经过长期探索,立足于推进“村社合一”,探索出了集体经济“三好机制”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我们想借助这套机制帮助清河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周绍军说道。

通过召开股东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致富能人大会,大屯村把集体经济规范化实体化运行思路作了指导,并针对集体经济产业规划进行审核。

清河村主要以经营水稻、玉米、红薯等低效传统农作物为主,传统农作物制约了经济发展,大多数劳动力外出务工。通过实地了解,清河村生态环境优美, “打好生态牌、做活水文章”是清河发展的一大优势,利用良好水资源发展稻花鱼养殖,可以多渠道促进农户增收。

大屯村大力推广“村社合一”发展模式,协调20万资金用于清河村村社合一建设,优化产销对接模式,让产品走出大山。截止目前,清河村养牛达80头,发展稻田养鱼60余亩,辣椒种植100余亩。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坚实保障。(熊进)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