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后山联盟天渠(红旗渠)奠基人—陆久明

2020年08月26日16:17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一渠横穿悬崖峭壁 饮水思源带来百姓幸福生活。张波 摄
一渠横穿悬崖峭壁 饮水思源带来百姓幸福生活。张波 摄

联盟天渠,原名联盟大沟。因修建时地处原金沙县沙土区后山公社联盟大队境内,又称联盟大沟。其工程堪与河南省林县的联盟天渠媲美,故被誉称为后山联盟天渠。2015年,国家出资将尖岩悬岩段渠道边缘修建了栏杆栈道,联盟天渠栈道也成了亚洲山地竞速挑战赛的赛道(2014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精品赛道)。凡是到过该渠道的人,无不赞叹该工程的“巨”、“奇”、“险”。巨:该工程打通五座峭壁悬崖,工程量浩大。奇:该工程完全靠人工开凿而创造的人间奇迹。险:该工程从笔陡的峭壁悬崖近百米高的半腰打通,可见施工时操作人员的险境。如今,水渠除了解决受益地段的灌溉和人畜饮水外,其悬岩部分也成为游客观光之地。但联盟天渠的修建背后却隐藏着多少鲜为人知动人故事。今介绍一人,可从一斑中窥见全程。

陆久明,金沙后山人,中共党员。1925年12月出生于后山岩脚寨。1951年参加土地改革工作,1954至1957年先后担任农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后山人民公社建立后,担任后山公社联盟大队党支部书记。

过去,人们曾经用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来描述了岩脚寨的险恶环境:“岩脚寨,坡连坡,出门就爬坡,家中没得半缸水,眼望河水喊口渴”。陆久明同志在担任大队支书时,正值壮年。他一边组织全大队的农业生产,一边思考怎样改变这个地方缺水而靠天吃饭的环境,思考着怎样去实现岩脚寨人想把喇杵河水引来的梦想。为此,他多次亲临喇杵河实地勘察。通过深思熟虑后,拟定了两个引水方案。其一,在喇杵河上游响水沟筑堤坝提高水位,开渠经合心大队的仰天窝过香沟,再从尖岩丫口进岩脚寨。其二,从喇杵河桥边筑堤坝,拦截金钟山脚溪流,开渠经合心王家寨到新阳大队垦池生产队的背后坡,再从尖岩丰岩拦腰穿过到岩脚寨。1958年底,陆支书把这两套方案提交支部大会和大队干部酝酿。可惜,还未得出讨论结果,恰遇国家遭逢三年自然灾害,这两套方案都搁浅了。

1962年农村集体经济体制实行“四固定”,岩脚寨划编为联盟大队,下辖学堂、和平、平义、大坡四个生产队。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大队监督。各生产队的集体生产走向正轨。同时,各生产队必须有自己的集体生产提留。经过三年,到1965年,全大队各生产队的生产提留相对充裕。这时,陆久明支书重新把修渠方案提交大队会议讨论,意见未得统一。认为第一套方案工程量实在浩大,响水沟筑坝拦水,水量太小;第二套方案优异水源充裕,但工程量更大,需打通五座悬岩,工程巨大危险,施工困难。就在这年,《联盟天渠》这部电影来到后山的各大队放影。这部影片给久明支书送来了及时雨,同时给全大队社员群众送来了精神食粮。陆久明支书借此机会对全大队社员作了动员。把大队要修渠的方案向全大队宣讲,并说“林县人是人,我们也是人,我们都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林县人民能干成的事情,我们就不能干成吗”?“我们也一定能干成!”群众纷纷响应。

打通悬岩,修成渠道,把喇杵河水引到岩脚的决议形成后,久明支书将这一决议上报后山公社党委,得到党委书记罗祖武同志的极力赞同,又将这一工程项目上报金沙县委,县政府,县委,县政府指派县农水局组织技术人员到联盟大队实地勘测,采用了久明支书所拟的第二套预案。通过进行测量计算,打桩定线。落实了这项工程的施工方案。

方案落实后,陆支书组织召开了全大队大小队干部会十多次,组建了指挥组织机构,确定了指挥、保管、采购、技术指导各类人员,定立了水渠受益的各生产队资金筹集及务工人员劳动报酬的公分标准。走遍了全大队每一户人家,精选出上岩施工的技术工人十二人,组成常年打岩施工队。又请后山公社党委协调解决了与合心、新阳在修渠筑坝占地上的纠纷,做足了修渠开工的所有准备工作,工程于1966年6月18日放炮破土动工。

经过三年艰苦奋斗,到1971年春,全长4870米的毛坯沟基本渠成形,五座悬崖中,打通了白杨沟及垦池四座,只剩尖岩大岩中部尚有十余米未打通。三年工程施工中未发生任何工伤事故。后来,由于多方原因,陆久明支书被迫离开领导岗位。再加工程领导小组指挥不当,致使“常修队”工人在放炮打岩时三人重伤,从而导致打岩工程停工。

1971年后,虽然因种种原因制约,使该工程几度停工,但陆久明支书确在修渠中耗尽了心血。待到水渠竣工通水时,他已是垂暮之年。竣工开闸放水之时,当地群众尽皆欢腾雀跃。久明支书看着眼前景象,顿时老泪纵横。

联盟天渠是后山水利史上的经典工程,是经过当时的全乡劳动人民艰苦的修建而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它也成为后山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蕴含着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干部作风等十分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凝聚力;体现了后山人立足本地条件,依靠自己的力量战天斗地和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

实地观看了联盟天渠,仿佛就把人们带回了那段艰苦的岁月。它虽然是20 世纪60年代形成的,但它的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它将激励我们在当前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更加尽职尽责,在政治上更加严以律己,在思想上更加加强修养,在行动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践行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骆廷泽 曾加录)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