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创新体制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2020年08月24日12:57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播州区平正乡农村公路。 刘叶琳 摄

日前,贵州出台《贵州省全面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到2022年,基本建立“县为主体、乡村参与、各方支持、多方监督、政府考核”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形成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力量参与为辅的工作格局。农村公路治理能力明显提高,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和路域环境明显提升,交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农村公路路长制实现县、乡、村三级100%全覆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100%纳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农村公路列养率100%,年均养护工程比例不低于5%,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不低于75%;创建“美丽农村路”里程不低于20%;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州)2个、示范县不低于50个。

到2035年,全面建成体系完备、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更好实现城乡公路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况水平和路域环境根本性好转,“美丽农村路”广泛覆盖,农村公路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全面提高,治理体系全面完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显著增强,有效支撑交通强国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凯里市板溪通组硬化路。陈沛亮 摄

其中,农村公路路长制实现县、乡、村三级100%全覆盖,不仅让原本无人维护的农村公路有了管路人,也使得农村公路在使用年限、行车安全得到改善。同时贵州鼓励家庭承包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这也为公路沿线困难群众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走上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农村公路有了养路钱

曾经在贵州农村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年年五谷丰,就是路不通;有货卖不出,致富一场空。而如今,在贵州,新建成的农村公路犹如飞舞的彩带串起了贵州的村村寨寨。

2017年底,贵州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2019年6月,贵州实现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贵州农村公路在近几年得到长足发展,然而公路是“三分建,七分养”。修路难,路修好后的管养更难,如何管养好农村公路,成为修路后重要内容,而养护资金则是首要考虑问题。

都匀市建中镇茶旅小镇公路旁的毛尖绿茶产区。王远峰 摄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主要分为日常养护资金和养护工程资金。贵州在2007年出台的《贵州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养护工程资金按照县道7000、乡道3500、村道1000标准,每年可筹集养护工程资金3.4亿元;日常养护资金按照县道油路6000元/公里/年、县道泥路2000元/公里/年、乡道油路3000元/公里/年、乡道泥路1000元/公里/年、村道600元/公里/年的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筹集,每年可筹集修养护资金约4亿元。

今年,贵州新出台《贵州省全面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规定, 成品油税费改革新增收入替代原公路养路费部分,不得低于改革基期年(2009年)全国公路养路费收入占“六费”(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收入的比例。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的80%用于普通公路养护且不得用于公路新建,15%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剩余5%由省级统筹安排使用。2022年起,该项资金不再列支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经费等其他支出,该部分经费由一般公共财政预算保障。市、县两级投入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资金分别不得低于省级投入标准,筹资比例由市(州)政府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确定。

榕江县境内繁忙的农村公路养护施工现场。刘叶琳 摄

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为省、市、县三级财政资金负责筹集,资金标准不得低于: 县道每年每公里10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5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3000元、通组公路每年每公里1500元,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及通组公路养护资金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按5∶2∶3比例筹集,实际资金标准和筹资比例高于上述规定的市(州)不得降低。各地要落实财政支出责任,将相关税收返还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对县级政府落实支出责任存在的收支缺口,市级政府可根据不同时期发展目标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截至2019年底,贵州农村公路里程达17.14万公里。据贵州省公路局测算,按照新管理办法,每年可凑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为8.66亿元,通组公路养护资金为1.18亿元。从2021年开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不足的问题将得到逐步破解。

条条村路有了管路人

“我们组共有3名养护员,负责6.5公里通组路的日常管护以及路面保洁工作,每人一年能挣6000元,大大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兴义市七舍镇革上村峰岩组村民陈志红感慨,养护自己家门前的路,养护员比谁都上心。

公路连接千万家。平坝区小河湾农村公路。卢迪 摄

据了解,黔西南州兴义市在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修好后,在各个乡镇成立农村“组组通”公路养护合作社,建立通组路“分片包干、路长负责”的管养模式,吸纳沿线群众特别是贫困户作为社员,负责各辖区内农村公路、通组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陈志红便在那时成为革上村的路长。

2017年,铜仁市石阡县开始试点探索农村公路“路长制”,将把县域内县、乡、村道纳入了“路长制”的重要内容,由县级党委政府、乡(镇)党政负责人和村支两委负责人分别承担县、乡、村三级路长。

路长在做好日常保洁的前提下,会定期对路域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对公路沿线堆放料、向路面排水排污、擅自设置广告牌、指路牌等违法行为进行打击,保护路产路权。

农村公路修好了,幸福小康车开进来了。 刘叶琳 摄

据试点效果来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实现了大幅度提升,道路交通事故明显下降,石阡县“路长制”得到了交通运输部肯定,并于2018年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同时,贵州在“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中,鼓励县级人民政府全面推广县、乡、村三级路长制,截至目前贵州已创建“四好农村路”33个示范县和今年拟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15个县(市、区)均推广了路长制。

根据新出台的方案,县级政府是本辖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责任主体,要按照“有路必养、养必到位”要求,积极筹集和管理县级农村公路及通组公路养护资金并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做好实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和“美丽农村路”创建等工作。要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原则,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乡级政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指导监督乡级政府履职尽责。要强化管理养护能力建设,优化县、乡两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职责配置,设置农村公路及通组公路养护公益岗位,建立稳定的县、乡专职养护队伍。要在辖区内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建立“精干高效、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管理养护体系,县、乡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和村委会主要负责人分别为县、乡、村三级路长,县级路长办公室设在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乡级路长办公室设在乡级政府。

县乡公路改造助力贵州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刘叶琳 摄

乡级政府要认真履行乡道、村道及通组公路管理养护职责,落实责任单位和人员,保障必要工作条件,组织好乡道日常养护,将爱路护路要求纳入乡规民约,指导并监督村民委员会组织好村道及通组公路管理养护。村级按照“农民自愿、民主决策”原则,发挥农民作为农村公路直接受益主体的作用,落实村级养护人员,采取一事一议、以工代赈、投工投劳等村民自治办法组织村道及通组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将爱路护路要求纳入村规民约。

困难群众有了新岗位

“老明,你要去上工啊!”

“要去,最近雨水多,路上情况复杂,得经常看看。”看到驻村干部走过来,潘老明停下来认真地说。50岁的潘老明是黔东南州从江县斗里镇台里村村民,过去因为家庭经济不宽裕,又爱喝酒, 2016年他被定为贫困户。

2019年, 台里村设置一批公益岗位,包括护林员、护路员、保洁员、护河员等4个工种,就业人员以村里建档立卡户和家庭困难户为主,每月给予600元的工资,潘老明就是其中一员。有了新的工作岗位,潘老明的“精神头”也大不一样。起初他很不适应,觉得是脏活、累活、丢脸,不愿意干。后来听到村里人夸赞他,也就越干越上心,路也越扫越干净。

一条条小康路带动仁怀坛厂镇枇杷村旅游发展。刘叶琳 摄

潘老明的现象并不是特例,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在全省“9+3”深度贫困县(区)推广吸收贫困户参与农村公路的养护,新增开发农村公路养护就业援助岗位万余个,每人每月补助600元,推动建立农村公路养护与贫困群众利益连接机制,同步实现贫困群众就近就业、有效增收、稳定脱贫和公路养护增效。

从江县加勉乡地处月亮山,土地破碎、交通闭塞,是全省100个一类极贫困乡镇之一。要撕掉贫困标签,交通路网建设成为最关键的因素。

在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的帮扶下,加勉乡交通路网得到极大改善,成为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中第一个实现组组通的乡镇。

“现在的加勉乡,路路相通。”从江县扶贫干部甘典华介绍。加勉乡的变迁,由“路”开始。走得出去、进得来!群众生活变得十分便捷!大山的村里开始出现小卖部、砖瓦房、甚至很多家庭开始添置小汽车。

“路带来的变化,最明显的是群众的思想观念转变了。”加勉乡政府工作人员王中明说。

“小康路”两旁民居展新貌。刘叶琳 摄

加勉乡污扣村是在路网建设中获益最明显的贫困村之一。如今的污扣村不仅扶贫产业生机勃勃,群众思想也日渐开明。

58岁的潘德合是污扣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而今,他又多了一个身份:护路员! “我们村有3个护路员,负责全村通村公路的养护,我负责区域大概3公里,每个月政府还给我1000元的工资。”潘德合一边熟练地清理道路杂草,一边介绍说。

从江县给每名护路员配备了斗车、镰刀、锄头以及统一的工作服,护路员定期对清理道路的杂草、雨后的黄泥、路上的石头进行清理,并且定期巡视管护道路,并对道路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乡(镇)人民政府和交通部门。

“别的不说,就是不给钱,我也愿意去做这个事情。”潘德合作为在加勉乡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人,吃够了没有路的苦!以前出村去县城,得好几天才能到,我们村里有些老人一辈子都没去过县城,现在有路了,村里年轻人一天都可以走两趟!”

“道路建设是重大的基建项目,维护成本较高,以前路修好了,没有保护意识,久而久之被‘糟蹋’得坑坑洼洼。如今,在相关部门的帮扶下,从江县积极探索了乡村公路的养护新方法,就有了我们的道路养护员。”从江县扶贫就业服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梁光源介绍。

乡村路上晒幸福。 陈澄 摄

目前,从江县开发了1000个公益性岗位,从全县各村寨招聘了10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乡村道路养护员。既破解农村公路养护难题,又能实现贫困户就业增收。

潘德合说,以前不做护路员,只能随季节干些琐碎农活,有时卖点米和菜,一天收入百十来块钱,多数时候没有收入。“现在每月有了1000元的固定收入,计划着存着一部分,其余的购买鸡苗、鸭苗和猪仔等来饲养,养大后卖钱,给在外务工的孩子分担点压力!”望着过往的车辆,潘德合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农村公路养护新方案明确规定,鼓励采用以奖代补等方式,推广将日常养护与应急抢通捆绑实施并交由群众承包。鼓励公路沿线群众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参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支持各地开发农村公路养护公益性岗位,吸引农村居民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鼓励将区域相近的乡村两级养护员、护林员、护河员整合,提高综合养护质量。

公路更畅通、行车更安全、通行更舒适、路容更优美,随着贵州农村公路“颜值”不断升级,给乡村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企业来了、项目多了、旅游的人流量大了,带动了沿线乡村民宿、农家乐、餐饮等产业的发展。(胡颂平 刘叶琳 刘小明)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