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兵经理”罗茂特正在养殖产观察牛 |
产业发展是脱贫增收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关岭自治县将关岭牛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切实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了脱贫摘帽。作为关岭牛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兵经理”罗茂特,他筹资金、改思路、建机制、拓市场,自创“卖牛经”,打造“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真正让关岭牛“牛”了。
“母牛一天吃多少斤?”在上关镇保种场罗茂特询问工人道。
工人说:“一天吃30斤。”
“假如喂青储饲料加不加精料?”罗茂特又问。
“要加点。”工人回答道。
画面中正在询问工人牛场情况的正是关岭自治县关岭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党委书记、董事长罗茂特。如今,关岭牛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声名在外,但在两年前,罗茂特刚接手的时候可是另一番光景。
罗茂特感慨:当时我来到公司就只有一个办公的地方和上关保种场刚刚建好的一号牛棚,有一二十头牛。当处的基础设施还没有建起来也没有市场,基础设施太薄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们非常担心。
面对一道道难题,罗茂特毫不畏惧,凭借他在部队上养成的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坚韧不拔的性格,带领关岭牛一路“乘风破浪”。首先就解决了资金缺口。
“我跑了贵阳银行、贵州银行、还有农商行、农业银行,最后我们是和贵州银行谈成了一笔脱贫攻坚子基金建设,2018年2月份就开始启用了脱贫产业子基金,3.16个亿投入产业后,开始从饲草种植和圈舍建设,购买相关的配套设施设备,慢慢开始做起来。”罗茂特如是说。
基础设施完善了,罗茂特紧接着深入调研,很快制定了种、养、加、销统筹兼顾,关岭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产业链的模式,一改以往效率低下、形式单一的养牛模式。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如今,关岭牛产业已经实现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良好业态。
从罗茂特介绍的情况来看,目前已经完成从饲草体系、繁育体系、育肥体系的建设,经过屠宰加工到餐饮后再销售,基本上形成了全产业链运营模式。”
为拓展关岭牛市场,罗茂特亲自带头到省内外各地找市场、谈合作、跑销售,寻找合作企业。目前,关岭牛投公司已经拥有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合力超市、盒马鲜生等稳定客户,为关岭牛销售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同时,关岭牛投公司还打造自主品牌,在安顺、贵阳、青岛、广州中山等多地开设关岭牛旗舰店,实现黔货出山。
在罗茂特的带领下,几个月时间就将营销团队组建好,他把目标市场定位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广州、上海,主要推广潮汕牛肉火锅,因为潮汕牛肉火锅用得最多的就是贵州小黄牛,关岭牛最出名的、最好品质的就是贵州小黄牛,所以通过他们对市场的调研和摸底之后,目前贵州小黄牛已经进入了盒马生鲜,进入了上海市场,广州市场。”截至目前,关岭牛投公司拥有2个肉牛养殖场,16个繁育场,16个配种站,1个优质肉牛定点屠宰厂,50个优质肉牛规模场和500个家庭牧场,建设饲料用地10万亩,建立优质肉牛良种繁育核心群5万头。
发展壮大关岭牛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助推脱贫攻坚,在于帮助群众脱贫增收,罗茂特没有忘记初衷,从产业起步开始,他就带动老百姓参与进来,共同发展关岭牛来脱贫致富。据悉,关岭牛投公司实际管理以及参与投资的项目共计20余项,包括饲草种植、养殖、生鲜店、屠宰加工、餐饮等,直接带动上万人就业增收。
罗茂特坦言:“老百姓参与种草、流转土地环节,首先,老百姓用自己的土地参与进来种草,在土地流转这块就可以分到第一次红;其次,老百姓参与务工带动了劳动就业;第三,老百姓在我们管理的牛场进行饲养管理,当饲养员;第四个老百姓可以自行种草养牛,通过‘小群体大规模,放养和圈养’模式相结合来发展关岭牛产业,进一步促进老百姓养牛致富。”
工作以来,罗茂特曾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他曾经是战士,在军营里建功立业。如今,在关岭县的脱贫攻坚战场上,罗茂特依然身肩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历史使命,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以不怕吃苦、敢于挑战、勇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致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文/图 潘晶 李敏 罗典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