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探索对村级“一把手”开展提级监督

2020年08月17日10:42  
分享到:
 

“杨书记,你们村集体年收入是多少?是如何进行分配使用的?”近日,在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募役镇斗糯村村委会,该市纪委监委调研组一边询问该村党支部书记杨胜富情况,一边认真在笔记本上做记录。

7月以来,安顺市纪委监委选取镇宁自治县、普定县两个县作为试点,探索对农村“资源、资金、资产”达到一定规模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开展“提级监督”试点工作,重点围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依法履职、秉公用权、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抓好村“两委”建设、领导村级治理、组织带领农民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为构建对基层干部特别是村级“一把手”的监督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以精准有力的监督护航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市纪委监委及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监督重点,采取“县级为主,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模式,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开展“提级监督”试点工作。

各试点县根据市纪委监委的授权,积极探索创新监督新模式,采取将乡镇(街道)纪委下沉一级,对村(社区)监督上提一格的模式开展监督。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将监督执纪触角延伸至最基层,构建了聚焦主业主责、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的新格局,切实加强了基层纪委监督执纪的力度。

“提级监督可以采取公布举报电话、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建立‘三员合一’机制、开展述职述廉,以及巡察监督、离任审计、专项检查等方式,着重查找村务公开、优亲厚友,侵占集体资产资源等隐藏在日常工作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据普定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该县及时制定对重点村级组织开展提级监督工作方案,以玉秀街道红新社区、马官镇双玉村、化处镇腊柳村等5个村(社区)作为提级监督试点,以点带面,由区纪委监委组织实施,对象直指村级“一把手”。

“在村里我是‘领头羊’,‘提级监督’对我既是一种鞭策,也是规范我们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普定县玉秀街道红新社区党支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下步工作中,将对照县纪委监委工作方案中的监督内容,列出责任清单,并结合实际开展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开展‘提级监督’工作是为了将当前村级‘一把手’行使权力和村集体‘三资’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挖掘出来,找到问题根源,研究根治之策,从而建立和规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发挥‘上对下监督’的组织优势和‘面对面监督’的距离优势,着力破解基层监督难题,让村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通过提级监督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安顺市纪委监委)

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