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九潮镇:脱贫路上的“最美家庭”

2020年08月14日14:19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胡必成的妻子吴孟姣在宝寨灵芝菌基地管理灵芝现场。吴志培 摄
胡必成的妻子吴孟姣在宝寨灵芝菌基地管理灵芝现场。吴志培 摄

“在最困难的时候,是党和政府帮助了我,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同时,我要自食其力,艰苦奋斗,依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在谈到扶贫产业建设,谈到家庭情况时,胡必成这样说。

胡必成这样说,也这样做。自从被评为贫困户以来,他家克勤克俭,不等不靠,勤勤恳恳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克服了生活上的困难,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胡必成夫妻俩现年47岁,全家4口人。妻子左眼工伤失明,脑部患有美尼尔氏综合症,经常眩晕。女儿在贵州商学院,儿子在贵阳学院读书,家庭开支很大,尽管家庭困难,但一家人却微笑面对生活。

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胡必成的妻子申请了公益性岗位,月收入400元,胡必成也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特长的农活。他告诉大家,他要依靠自己的勤劳发家致富,让日子过得好起来,让子女安心读书,完成学业。

胡必成和妻子的热心肠,在宝寨村无人不晓,一个性格豪爽,一个沉稳能干,夫唱妇随,相敬如宾,不仅把自己的小家庭经营得和和美美,而且还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引路人,成为宝寨村这个大家庭里人人称赞助人为乐、热心公益、勤劳致富的典范,闪亮宝寨村脱贫致富一隅。

出生于大山的胡必成,从小就对林地耕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经常说土地能生金,勤劳能致富,要珍惜身边的每一分土地,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初中毕业后,胡必成就热衷于林业事业,依靠自己的双手在九潮镇内积极从事造林绿化,参加各种林业生态工程造林1000余亩,掌握了很多的造林实用技术,积累了丰富的森林经营管理经验。结婚后,他凭着自身的技术优势,想着自家的林地在土壤、海拔、交通等方面都十分有利,在这种条件下,趁着自己年富力强,决定带着妻子上山造林,不仅开发了自己的荒山荒地,而且还承包了别人的山地,开发自己的富余劳动力,让自己的家庭天天有事干,人人有钱赚。那些年,胡必成夫妻俩共营造了500余亩林,劳务收入达4万余元,走出了绿色发展之路。

胡必成对种植业情有独钟,仅仅具有初中文化的他,为了寻找发家致富的门路,曾卧薪偿胆四处求学,远赴广东省佛山市种植茯苓和灵芝菌,力求掌握中药材栽培技术,以好回乡创业,开辟自己的新天地,让全家过上好日子,让自己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广东省佛山市种植茯苓期间,由于他吃苦耐劳,积极肯干,表现突出,深受老板器重。慧眼识才的老板,看他态度诚恳对他关爱有加,掏心掏肺地把关键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让他学以致用,返乡创业,早日致富。

攻破茯苓种植技术难题后,胡必成如鱼得水,因为科学技术是他发家致富的金钥匙,是他改变命运的法宝,是他带领群众脱贫的动力。怀揣着先进技术,胡必成一刻也等不得,来到宝寨村后,他立马就在自己的山上事先把茯苓发展起来,示范性地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走上“林下经济”这条好路子。通过思想动员,通过热心服务,通过行动感化,当年宝寨村有5户群众参与了松茯苓种植,在胡必成的技术帮扶下,群众的松茯苓种植首战告捷,每户年平均收入达2万余元。

胡必成相信扶贫政策,致力扶贫产业。2018年,是他人生中最为出彩的年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一年的2月,宝寨村成立了“黎平宝寨成基食用菌合作社”,胡必成摇身一变成为了合作社的社员,他有用武之地了,他能有幸带领群众共同富裕了。那一年,在他的技术指导下,黎平宝寨成基食用菌合作社以3800平方米的灵芝种植面积率先问世了。该产业带动43户贫困户,同舟共济,攻坚克难,共同发展。

身为合作社技术骨干的胡必成,在全心全意做好技术服务的基础上,依靠勤奋赢得合作社信任,很快成为合作社劳动模范。同时,为发挥表率作用,他还要求自己的妻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共同管理灵芝产业。为做好灵芝产业的管理,他的妻子吴孟姣经常带病吃住在基地,负责浇水,负责采收,负责晾晒灵芝等相关事宜。

胡必成十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他经常引导妻子及子女要文明立家、忠厚传家,要以德治家、以学兴家。在家,他教育子女敬老爱老、传承孝道;在社会,他嘱咐妻子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在产业基地,他自己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在日常生活中,他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以言传身教传递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以潜移默化涵养朴实无华的良好家风。他的妻子虽然常年体弱多病,尽管家庭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仍然坚持培养子女读书上大学。他经常教育家人和子女要勤俭持家、团结邻里、回报社会。面对全村公益,尽管家庭困难,他省吃俭用也要力争上游,积极主动捐款捐物,自觉投工投劳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参加全村产业路、公共场所等建设,尽到自己的责任。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巩固脱贫成果,预防贫困户返贫,在九潮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黎平宝寨成基食用菌合作社又申请种植了7.5万窖松茯苓,胡必成再次以“科技人员”的身份走上产业舞台,他每天携手52户贫困户欢歌笑语一起上山劳作,沿着他既定的脱贫致富道路坚持走下去,完成他的产业梦、致富梦。(吴志培 )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