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西 葱郁满山稻花香

本报记者 程 焕

2020年08月13日08: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午后,绿荫遮掩下的小山村一片清幽。古凤岐拎起镐头和竹篮,打算趁着好天气,进山采草药。

77岁的古凤岐,家住贵州黔西县中建乡营盘村,虽已是满头银发,走起山路来依旧步态轻盈。“我小时候,林子比现在还茂密,树底下到处是野生药材。”古凤岐说。

“如今山上郁郁葱葱,山下稻花飘香,山里还有不少参天大树,有的树干粗得五六个小孩都抱不住。”古凤岐清晰地记得,上世纪50年代末后,接连的毁林开荒,导致植被锐减。地是多起来了,但风调雨顺的年份少了,连药材也不容易采了。大伙儿的光景日益艰难。

“基本要靠天吃饭,一亩地产300斤粮食就算不错。”为了保证不断顿,古凤岐一家跟村里人一样,拿少量粮食掺着大把蔬菜一起煮,但吃再多也不耐饿。

“我算是看明白了,穷山恶水长不出金元宝。”1988年,作为家中长子,不忍心让父亲一个人苦苦支撑,16岁的古国昌便外出务工。广种薄收、水旱灾害频发,吃尽了苦头的营盘村老乡们,渐渐认识到问题的根子出在林子上。

“一段时间不下雨,地里就会开裂。连着下几天雨,滑坡和洪水又会接踵而至。山上没有树,水土保不住。土给冲走了,还怎么指望大丰收?”外出揽活时,古凤岐观察到:树林长得好的地方,老百姓往往不愁吃喝,林子破坏严重的地方,种什么都不行。

到1998年,营盘村的森林覆盖率已经不足30%。后来,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开始实施,千疮百孔的村子终于迎来了转机。“老百姓都愿意把地拿出来种树,家家直接领粮食作补偿。”中建乡党委宣传委员、时任林业站站长李果介绍,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界定到户,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更高了。

“林子多了,地又肥了,好日子就在眼前呢。”古凤岐不甘落后,主动将两亩坡地栽上树。在村民的精心呵护下,营盘村如今已拥有9000多亩林地,森林覆盖率83%。老乡们盖起了小楼房,水泥路也通到了各家门口。古国昌家靠开民宿过上了好日子。

原刊于《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13日 第 10 版)

(责编:罗彬月、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