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龚琴
2018年9月的一天,对申晓燕来说,难以忘怀。在这一天,她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课本和文具,坐进教室,开启了她的第一课。
2016年秋,务川自治县都濡中心完小教师阚南忠成为沙坝村申家堡组村民申晓容“扶智扶志”的辅导教师。
一次走访中,阚南忠了解到,申晓容和父母、妹妹申晓燕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全家的生活都不能自理。
为更好地帮助申晓容一家,阚南忠多次到申晓容家走访。一次,妹妹申晓燕哭着表达了想上学的愿望。“姐姐,我也想上学,我也想和你一样去读书。”
申晓燕家在半山坡,出行不便,距离家里最近的学校也有30公里。由于患有小儿麻痹症,申晓燕出行只能借助木凳。
申晓燕的愿望让阚南忠揪心,思量许久后,他决定,利用申晓燕家的空地,建一所学校,让她有学可上。
2018年5月,阚南忠开始建设这所特殊的学校,由于公路不通,所有的建筑材料都只能靠人力背上去。山路难行,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妻子田淑霞得知后,有些埋怨,但在去了申晓燕家,目睹这个家庭的情况后,她也开始默默支持阚南忠。
经过3个月的建设,耗资2万多元,学校修好了。面积不大,但黑板、特制的书桌、书架,一应俱全。在小小的操场上,竖着一根旗杆。
2018年9月1日,五星红旗缓缓在学校升起,申晓燕开始了她的第一堂课。
一年多过去了,阚南忠发现,申晓燕是个聪明的孩子,语文、数学、绘画这几门课程,都吸收领会得很好,期末,阚南忠会将同年级的试卷拿来给申晓燕测试,都能得80分左右。从阚南忠家里到申晓燕家里有30公里,山路崎岖,开车需要1个小时。一年多的教学路,阚南忠风雨无阻。
这并不是阚南忠第一次建校。33年前,为了让村里的孩子有书可读,阚南忠回乡办学。
如今,阚南忠已55岁了,每周上6节课,每周2次到大坪街道山青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给搬迁群众上课,阚南忠以坚守诠释从教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