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湖进城”分新房 群众喜圆安居梦

——清镇市红枫湖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生态移民搬迁走笔

2020年08月07日08:39  来源:贵阳日报
 
搬迁群众在查看选房情况。
搬迁群众在查看选房情况。

搬出生态美,迁来百姓富。在生态移民搬迁中,清镇市不拘泥于条框,不墨守于陈规,立足“三变”打通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通道,让群众“退湖”退得安心,“进城”进得舒心,最终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保护“水缸” “退湖进城”启动搬迁工作

两年前,清镇市红枫湖镇两个村共195户、729人为保一湖碧水,搬离故土,舍小家为大家,成全红枫湖碧波荡漾“生态美”。

两年后,他们齐聚城区楼盘云梦空间小镇,依托“三变改革”将所获商业产权实行入股分红,喜圆“安居梦”。

“从建湖时的山底洼地,搬到湖边,再从湖边搬进城里,既保护了红枫湖,又过上了好日子,这家搬得没错。”回忆起60年间一家三代人的搬迁史,刚领到新房钥匙的红枫湖镇大冲村新庄下组村民张锦芳感慨万千。

1958年,红枫湖由乌江上游支流猫跳河筑坝而成。为支持红枫湖筑坝,当时沿湖村寨的两万余名群众积极响应进行搬迁工作,张锦芳家就是其中一户。“听父母讲,刚建红枫湖时条件比较差,搬迁后只能自家挖土洞建草棚,等后来生活条件好了,才慢慢建起木制房屋。”张锦芳说。

上世纪90年代,张锦芳结婚时,一家人终于建起了砖瓦房,实现了住房条件的“更新换代”。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毗邻红枫湖,凭借红枫湖奇美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日益便捷的交通条件,成家后的张锦芳在湖边发展起农家乐,随着生意越来越好,家里的房子从小平房变成两幢二层小楼。“生意最好时,一年忙下来,少说也有三四十万的收入。”农家乐的生意让张锦芳一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像张锦芳一样经营农家乐的村民不在少数。当时,仅大冲村就有200多条旅游船和数十户农家乐。红火日子背后的代价是红枫湖水的逐渐浑浊。因环保理念不强和经营管理不善,湖边和湖里的生活垃圾随处可见。

为了保护红枫湖饮用水源,2017年11月,清镇市启动“退湖进城”搬迁工作,决定对红枫湖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剩余的右二村沙坡组、大冲村挖泥组、新庄上组、新庄下组2个村4个村民组195户729人再次实施生态搬迁。

挥别故土 一级保护区成为“无人区”

搬迁消息传来,一石激起层浪。一边是一年几十万元的可观收入,一边是几百万人的饮水安全,这对于两个村的村民来说,实在是两难抉择。

与易地扶贫搬迁相比,生态搬迁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易地扶贫搬迁主要针对贫困群众,他们的生态环境普遍艰苦,搬迁意愿相对强烈。而生态搬迁涉及的农户大多祖祖辈辈依山而居、临水而栖,生产生活条件较好,不愿搬、不想搬的乡土情结更浓。

对此,红枫湖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马婕感受颇深,马婕当时负责右二村沙坡组10户群众的搬迁工作。“涉及搬迁的村民世代群居,邻里和谐,居住环境又是依山傍水,风景如画,他们乡情难舍,乡土难离,这让搬迁动员工作在最开始举步维艰。”

然而,为保护供几百万人饮水的“大水缸”,红枫湖镇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挑夫精神,上下一心、攻坚克难。针对村民不愿搬离故土的情结,他们一次次登门拜访,讲生态环保大义;结合搬迁后的生计活路,他们讲政策帮扶,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搬迁工作终于得以实施。

“其实,大多群众更多的是担忧搬迁以后的生计问题。”马婕说,为解决群众居住问题,搬迁群众可按1:1.3的比例在城区云梦空间小镇置换商品房,同时,搬迁群众按户籍人口和土地可获得商业门面,这些商业门面在前十年交由专业公司统一运作实现保底分红,日后盈利还可二次分红,这极大地保障了搬迁群众的生活质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涉及生态搬迁的两个村4个村民组195户农户搬迁及房屋拆除任务顺利完成,红枫湖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区”。

做好保障 让搬迁群众无后顾之忧

2020年8月3日,领到新房钥匙的大冲村新庄下组村民汤长林迫不及待地来到E14栋六楼的新家。一厅四室的宽敞布局、青山绿水的良好视野、周边完善的配套设施,让他对新家很满意。

搬离湖区后,汤长林在贵阳跑起了出租车,每月平均有六七千块的收入。“这次搬迁,家里得了3套房和40多平方米的门面,以后准备住一套,租两套,再加上商业门面的固定分红和跑出租车的收入,赚的钱比以前多了不少。另外,小区附近还有小学和幼儿园,孩子读书也方便,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汤长林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

据了解,此次分房集中在清镇市城区的云梦空间小镇E11至E14和E21至E24共八栋楼房,搬迁群众根据签约顺序依次进行选房。

“退湖进城”并非“一搬了事”。为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红枫湖“退湖进城”项目采用“村民+合作社+平台公司”的合作模式,4个村民组分别成立4个合作社,共同组建“退湖进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将村民在搬迁过程中获得的商业产权奖励、土地置换的商业产权等资产进行“确权、赋权、活权”,采取“保底+分红”的方式,让群众得到收益。

“搬迁时,搬迁群众按户籍人口和实有土地,每个人口或每亩土地均可获得5平方米的商业门面。这些商业产权交由公司管理后,前10年每个月每平方米有30元保底分红,随着商业价值的增长,后期有更多营利后还能再按比例进行分红。”红枫湖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正友说,通过对所有商业产权进行统一招商管理、统一营销推广、统一服务监督、统一物业管理,确保了高效运营和收益。

与此同时,红枫湖镇协调市、镇人社部门资源,针对“退湖进城”村民特点开展分类培训,落实好劳务输出、现场招聘会等工作,积极帮助搬迁群众实现转业转产。产业发展公司及引进企业招聘员工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搬迁村民,并将此项内容作为合同协议的固定条款。此外,红枫湖镇还整合相关政策和部门资金,优先鼓励和支持合作社开展日间照料、居家养老、家政服务、日托午托、物资配送等市场服务,提供就业帮扶和就业援助,为搬迁村民拓宽就业渠道。

据悉,自开展“退湖进城”工作以来,红枫湖镇人社中心累计开展招聘会20余场,其中针对“退湖进城”村民的专场招聘会4场,累计向“退湖进城”村民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做到宣传全覆盖,收集就业意向10余人,帮助实现就业10人。

“2019年我们全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091.1元,比上年增长10%,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裕。下一步,红枫湖镇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方面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中找准方向,将绿色发展贯穿始终,保护好饮用水源,另一方面也将时刻关注搬迁群众‘退湖进城’全过程,提供全方位的帮扶和关爱,确保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杨正友说。(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春明 文/图)

(责编:吴锋(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