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倾心铸水网 竭力促脱贫

王秀芳

2020年08月04日00:55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走进兴义市泥凼镇金竹凼村已废弃的饮用水源点,一头大黄牛正在低头饮水,老伯牵着绳等在一旁,见有人过来,他快速拉紧手中的绳,许是怕牛儿溅起水花。得知笔者要了解水源点的过往,老伯打开了话匣子。

“这是天然形成的石凹地,存的是望天水。”老伯说,自己名叫吴天华,从小喝着水池的水长大,干旱时节,附近村子的人都排着队来这里挑水喝。泥凼镇是贵州出了名的缺水地区,不曾想,一个最多能蓄10立方米水的天然水池,竟是全村人的饮用水源地。

2014年8月,兴义市猪场坪乡小龙潭水库主体工程动工建设。2017年2月,水库通过蓄水验收,1108万立方米的总库容有效解决了兴义市敬南、猪场坪、泥凼片区人畜饮水和灌溉问题。依托水库丰富的水资源,泥凼镇还带动发展了金银花、绿茶、油菜、甘蔗等产业。2019年年底,该镇整体脱贫。“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这个水池也就废弃了,主要用来喂牛。”吴天华说。

以水兴业,以水惠民。金竹凼村的变化,只是贵州水利扶贫的一个缩影。截至2019年底,贵州已累计解决288万农村群众的(8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

绘蓝图,铸水网,破解工程性缺水难题

贵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水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179毫米,是丰水省份。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加之山高坡陡、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使得“稻田挂在山上,河水淌在山下”“丰水又缺水,有水用不上”成为贵州长期以来面临的人水矛盾。

“主要是工程性缺水。”贵州省水利厅巡视员鲁红卫介绍,尽管自解放以来就开始大兴水利,但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限制,贵州水利建设始终跟不上发展步伐。“2010年,贵州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92亿立方米,缺口近60亿立方米。”

2011年3月,贵州省委出台2号文件,全面布局“十二五”“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工作。同年7月,国务院批复《贵州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简称“三位一体规划”),这是贵州首个国家层面的综合规划,总投资1472亿元。其中,水利投资954亿元,规划建设夹岩、马岭、黄家湾3座大型水库、142座中型水库和286座小型水库。至此,贵州正式开启水利改革发展的序幕。

2013年启动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和小康水行动计划、2015年启动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启动“市州有大型、县县有中型、乡乡有稳定水源”战略行动、2019年启动“水网会战”……一项项坚定有力的决策部署,不断将贵州水利建设推向高潮。

截至2019年底,贵州已建成大型水库1座,在建大型水库4座、中小型水库407座,中型水库投运的县(区)达到76个,全省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达到122.9亿立方米。数百座大大小小的水库遍布贵州大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水利支撑。

补短板,强弱项,攻克饮水安全堡垒

一户饮水不安全,影响全局奔小康。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饮水安全严重制约贵州经济社会发展。2018年,贵州出台《贵州省农村饮水安全攻坚决战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启动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攻坚决战行动。2019年,贵州更是将“解决280万左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纳入十件民生实事之首。

近年来,贵州针对《行动方案》明确的30户以上自然村寨279.54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2.7万人)、大普查和核查出《行动方案》外的8.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成立省市县三级“农村饮水安全作战指挥部”,建立县区普查、省市抽查、重点核查、交叉检查等常态化机制,举全省之力打好水利扶贫攻坚战。

2019年,贵州共下达建设资金24.53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3351处,基本解决288.2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项目建成后,各地因地制宜,建立起“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为彻底摸清短板底数,找准问题根源,逐一整改销号,扫除盲区死角,确保6月底前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扫尾工程任务。今年1月,贵州启动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挂牌督战行动,明确以省级主“督”、县级主“战”、市级既“督”又“战”的方式,集中力量推进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排查、整改、销号。截止6月底,贵州已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扫尾工作。

栉风沐雨,逐梦前行。行至贵州大地,随处可见的潺潺流水正不断为贫困群众浇筑“幸福之花”,一幅生态美、产业旺、百姓富的多彩画卷已跃然眼前。

(责编:吴峰(实习)、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