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黎平县:不等不靠勤劳致富摘“穷帽”

2020年07月29日10:59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治彦村群众在西瓜产业基地采摘西瓜现场。吴志培 摄
治彦村群众在西瓜产业基地采摘西瓜现场。吴志培 摄

在贵州黎平侗乡有个小村庄,那里住着154户709人,面积仅6.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仅310亩。这个村庄虽小,可这里的群众不等不靠,善于调整农业结构,他们敢闯敢干的决心,艰苦创业的恒心,勤劳致富的雄心堪称佳话,号称榜样。

谈到佳话,提到榜样,这个村庄摘“穷帽”的情节值得全社会“打破沙锅问到底”。

该村庄隶属于黎平县九潮镇,距离镇政府所在地35公里,名叫治彦村。2019年5月,该村派来驻村第一书记杨国辉后,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完全褪去了以往落后的面貌,脱贫攻坚迎来了新的一片天。

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骨伤系的杨国辉,是黎平县中医院的主治医师,现任该院骨伤科主任,擅长治疗脊柱、关节常见骨病及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骨科创伤疾患。接到派驻通知后,他自觉承担组织重托,肩负群众期待,不敢丝毫懈怠,主动放下待产的妻子、年幼的孩子及体弱的母亲,直接奔赴脱贫攻坚前线。来到前线后不久,其妻子生育,因剖腹无母乳、婴儿缺氧,被迫放置温箱里。他到医院仅仅陪护1天,因放心不下驻村工作,次日又匆匆返回扶贫一线。

身为第一书记的杨国辉,家住黎平县茅贡镇的一个比较偏远的小山村,生于大山的他,自幼就在地里轮作,在田里耕作,在山里劳作,深知农民的苦楚,生活的不易,土地的珍贵,他与农业、与土地早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来到治彦村后,他除了走访贫困户,寻找当地“土专家”外,其余时间就在田里地里转悠,做好土壤调查,做好坡向验证,做好积温测试。同时,了解当地群众意愿,摸清当地优势农业技术,制定产业发展方向。

有一次,他在走访中,看到贫困户吴定国的家中,有一箩筐的西瓜,单个最大的重量可达20多斤,不仅颜色鲜红,而且味道甜美。看着这个沉甸甸的西瓜,他发现了这位“土专家”,多日积在心里的疙瘩自然解开了。因为这位“土专家”身怀绝技,让杨国辉看到了产业发展的希望,从中找到了治彦村脱贫致富的答案。

路径找着了,“千里马”也寻到了,怎么把西瓜产业“驮”起来呢?为做到万无一失,杨国辉与这位专家情同手足、形影不离、朝夕相处,与其一起上山一起下地,他从咨询瓜种催芽、幼苗培育到大苗移栽、施肥、管理及西瓜采摘等环节入手,全程了解西瓜育苗技术、管理经验、基地选择、产量收成以及市场行情等,以确保来年兴办产业稳操胜券,以好让这匹“千里马”驮着贫困群众早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见识“土专家”的真实本领后,杨国辉胸有成竹。次年春季,也就是2020年的春耕时节,他通过人力资源调查,发现治彦村年富力强的劳动人口大量外出务工,中老年人留守家中管田管地,稍微偏远的地方他们根本无法照料,撂荒地越来越多。看着这些闲置的土地,他想兴办产业可又担心土地租赁费,因为租赁费可能会给产业发展提高了成本,给贫困群众带来“心理负担”,群众赢得起输不起,赢了什么都好说,输了却还要交付租金。为消除这些风险,杨国辉会同村组干部挨家挨户调查,挨家挨户动员,表明开发撂荒地双方赢得的哪些益处,说明利用撂荒地给土壤带来的哪些好处等等。在苦苦的解说中,撂荒地所有户主居然答应免收租金,甘愿将土地暂借给贫困户发展产业。获取这些信息后,杨国辉心理立马乐开了花。

有了这些先决条件,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期,杨国辉号召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发展西瓜特色产业。他组织有产业意愿的群众集中商议,明确“土专家”吴定国为“领头羊”,带动贫困户盘起撂荒地,撸起袖子大胆干。贫困户一带就是10余户,产业一建就是100余亩。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一场不等不靠、勤劳致富摘“穷帽”的精彩画面在治彦村这个小村庄拉开了帷幕。群众积极带着犁耙、拉着牲畜粪、扛着锄头开始创造他们的新生活,撂荒地变成了他们的资产收益地。

“治彦村种植西瓜已经有了5年的历史,他们在良种选择、种子催芽、整地作床、种植密度、施肥用量、管理技术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过程中也造就了一批乡土专业技术人才。这些经验和专业技术人才,为治彦村西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前提。加之,产业用地又不需要办理任何流转手续,无偿提供使用,创办产业的条件十分成熟。”谈到为何要带领群众创建西瓜产业的初衷时,第一书记杨国辉这样说。

只要勤劳肯干,生活就能改善。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治彦村群众在第一书记杨国辉的带领下,他们脱贫致富的决心犹如一首澎湃的歌,催人奋进、砥砺前行。他们新兴的西瓜产业如同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蒸蒸日上。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西瓜一天一天地膨大,在长达60多天的期盼中,撂荒地里一下子变成了金土地。因为他们的首批西瓜开始采摘、陆续上市了,每斤以1.5元的价格赢得市场份额,获得顾客青睐,群众每日可卖出1000斤左右,一天收入可达1500元。

“西瓜,西瓜,治彦西瓜,又香又甜每斤1块五角钱。”这是治彦村西瓜种植带头人吴定国,开着三轮车流动各村寨用录音喊话器叫卖西瓜的声音。“我们用三轮车作为交通工具,既可载人也能运瓜,一车1000多斤,一般只要3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全部卖光。种西瓜比种水稻强多了,水稻亩产1500斤谷子左右,收入仅1500元,而改种西瓜每亩产量可达4000斤,收入可达5000多元。”提到种植西瓜收入时,产业带头人吴定国高兴地说。

“看着乡亲们天天辛勤劳作,却没有什么可观的收入,杨书记心里很着急,刚到我们村不久,他天天跑到撂荒的田里地里发呆,通过调查了解西瓜种植情况后,他决定组织群众发展西瓜产业。在我们村能种植西瓜的地方土壤、交通、水源都好,每年基本都有好收成。种植西瓜之前,地里的庄稼除了水稻玉米,也就没什么了,群众看着没什么高的收入,直接撂荒跑到省外务工了,现在贫困群众盘活部分地块种了西瓜,收入比以前高多了。” 治彦村主任吴定芳说道。

变,不足为奇,社会发展规律使然;但治彦村为什么变得这样抖擞?他们的答案是,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那就是“听党话、跟党走、艰苦创业有奔头”,治彦村群众听党话“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值得借鉴,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不同凡响,而这些不同凡响之中,又蕴含着当地党委、政府、村两委和第一书记团结带领群众锐意进取、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发展理念。

增加群众收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杨国辉驻村的第一要务。为了确保西瓜持续走俏市场,确保群众有足够的时间采摘卖好,他拟定了一个科学的计划,巧借西瓜品种成熟期,解决西瓜采摘销售难题,以品种多样性为切入点,以打造西瓜品牌为突破口,号召群众在时间顺序上、在土地利用上、在海拔差异上、在交通条件上分别选择不同品种,以克服劳力不足,以确保市场占有率。如今,在基地里7月、8月、9月三个月份中,群众都有西瓜采收发卖,同时西瓜采收结束后,各个月份都安排群众轮作玉米、油菜等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在他的倾心策划下,治彦村西瓜产业在采收、管理、销售等环节,环环相扣,忙而不乱,群众种植西瓜面积5到20亩不等,年收入预计达2至5万元。

身为主治医师的杨国辉,除了狠抓产业发展外,还尽心尽力做好健康扶贫工作,为了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他白天抓产业,晚上入户义务为群众看病治病,防范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驻村以来,杨国辉共为治彦村及周边村寨接诊腰腿疼痛病人达500余人次,他健康扶贫的真实写照,群众讴歌,百姓称赞。(吴志培)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