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林:紫云扶贫路上的“吹号人”

2020年07月27日17:01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粟林(中)在新塘村组织“南网扶贫兄弟连”开扶贫工作会。王进 摄
粟林(中)在新塘村组织“南网扶贫兄弟连”开扶贫工作会。王进 摄

“刚走过张家的门,又要踏上王家的路,挽起裤腿走进田里,种下春天一片片绿……”

在紫云县扶贫的4年里,粟林走遍了麻山的大小村寨,夙夜在公只为那句“紫云不脱贫决不收兵”的誓言。

他的手提公文袋里装满文件资料,以便随时查阅。同事写报告需要数据,打电话找“小粟哥”,采购商想了解紫云农产品价格,打电话找“小粟哥”,显然,大家都把他当成了“行走的数据库”,但他更像是扶贫路上的“吹号人”。

吹响战贫“集合号”

2016年3月,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与紫云县委、县政府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安顺供电局派出7名扶贫干部进驻紫云,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开展刨“穷根”行动。

“扶贫兄弟连”是安顺供电局派驻紫云7名扶贫干部的统称,作为组长,粟林的首要任务是带领大家开展好对紫云县板当镇小寨关村、新塘村和洛麦村的定点扶贫工作,把贫困村打造成精准扶贫“示范村”。

7个人的微信里,置顶聊天的永远是“扶贫兄弟连”的群聊。说起建群的目的,粟林告诉说“他最担心的是几个村的产业发展想法雷同”,看到好的项目大家“一哄而上”,从而因同类业务竞争而导致的“一哄而散”最不可取。

“如何帮扶?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地处三村之间的新塘村“脱贫小屋”,成了“扶贫兄弟连”共同的家。每两周一次的聚会更是一次扶贫工作的“头脑风暴”,大家互相交流经验,为定点帮扶村量身定制发展方案。

在粟林的带领下,将“三个村”原本单打独斗的驻村干部攥成拳头,实现了抱团发展。

在挂职紫云县扶贫办副主任的岗位上,粟林发挥了“政企联动”的沟通桥梁纽带作用,将南方电网公司、贵州电网公司帮扶紫云整县脱贫的政策、资金、项目逐一对接好、安排好、落实好,凝聚起紫云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

吹响发展的“行进号”

电足百业兴。为确保脱贫攻坚电力保障,粟林奔走于政府与供电企业之间,将用电需求与电网规划进行精准对接,从而补齐电力供应短板。2016年来,安顺供电局在紫云县共投入农村电网建设资金3.9亿元,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数千名群众在参与紫云电网建设中受益。

为了地方产业发展,粟林多方奔走协调,将原计划落户到其他地方的轻型电杆厂、成套电力设备厂等一批企业引进到紫云工业园区,壮大园区规模。通过整合贵州电网公司资源,内引外联,捐赠注入资金,撬动总投资4292万元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项目落地板当镇洛麦村,促进就业和财政收入双增长。

为了村民增收,粟林又踏上了卖红薯的道路。2016年,刚到紫云帮扶的粟林了解到,白石岩乡的红芯红薯虽好,但因种植规模小,销售分散,价格参差不齐,一度卖不出去。为此,粟林与县扶贫办一起决策,建立起“村民+乡级合作社+县级扶贫办”的“统筹卖”模式,将红芯红薯批发价格定在每斤不低于3元。通过电商平台,以5斤39.9元的价格进行销售,并创造了五天销售1万多公斤红芯红薯的纪录。

现在,紫云红芯红薯不仅在网络上热销,还以消费扶贫方式走进国家发改委、国资委、南方电网公司等单位职工食堂,让紫云县在消费扶贫中受益。

吹响战贫“冲锋号”

“奶奶,家里有医疗保险吗?孙子的学费有没有得到减免?”在火花镇关坪村,粟林带着第五督战队,开展“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的脱贫攻坚督战排查工作。

为真实了解农户信息,作为第五督战队的副队长,粟林每天带领6名督战队员深入田间地头,前往农户家中,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与贫困户、边缘户、监测户面对面、点对点开展基础信息核查、落实帮扶措施、动态走访监测,确保做到底子清、数据准、情况明。对走访的每一户认真做好笔录,确保不漏一户,不少一人。

行军打仗,兵贵神速。为了给“战”赢取时间,3月底,粟林带领第五督战队率先启动了对四大寨乡和火花镇两个乡镇的挂牌督战工作,仅用3天就完成了5个村125户的排查任务,4月10日起,连续奋战10天后,督战排查任务全部完成,为“战”的环节预留了更多的时间。

7月21日,由粟林带领的第五督战队开始转战大营、猫营两镇,吹响紫云脱贫攻坚战新一轮的“冲锋号”,开展“查缺补漏、巩固提升、发展增收、迎接检查”督战工作,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王进 陈娟)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