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三年“双培”惠及山区少数民族1.16万人次

2020年07月22日13:57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把“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你教我学标准普通话,我教你学少数民族语言,学会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

在都匀市归兰水族乡潘硐村、阳立村、翁降村,匀东镇新场村等布依苗寨、水家村落,以前听不懂汉话、不识字不会算账的大龄少数民族同胞,如今可以用汉语普通话与外界朋友交流,可以书写汉语句子和算账挣钱了,还会大胆地唱《我和我的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红歌”,他们还把自己的传统手工艺品变成文化旅游商品。

都匀市持续三年实施“双培”(汉语言及实用技能培训)计划,到目前为止,已经惠及山区少数民族1.16万人次,助力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目标。

都匀市由原来的18个乡镇(办事处)“建并撤”之后为5个办事处、4个镇、1个民族乡,109个行政村,有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畲族、土族等世居少数民族,部分少数民族至今保存着本民族语言,他们大部分居住在偏远的山村,极少与外界交流,与外界交流存在语言障碍,还有,相当部分少数民族至今仍处于传统农耕生活,缺乏先进的生产技能,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任务依然艰巨。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役中,都匀市制定了《2018-2020 年“双培”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决定通过“双培”行动达到帮助有汉语言障碍的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克服语言障碍,提升脱贫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程,如期实现脱贫。

由都匀市民宗宗教事务局牵头,教育、文联、都匀市苗艺民族工艺有限责任公司等有关单位及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组建了“文军扶贫”山地文艺轻骑兵志愿者队伍,以“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为切入点,深入归兰水族乡、匀东镇坝固、王司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村寨,以 “送教上门”、“一帮一”、“N帮一”等方式开展培训,教水族、苗族老人们说汉话、写汉字,教孩子们学唱红歌,提升他们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融的能力。利用夜校为归兰水族乡驻村干部举办少数民族语言培训班,解决驻村干部听不懂少数民族语言的实际问题,提升干部与群众的民族语言沟通交流和应用能力,形成干部与少数民族间并用汉语或普通话和民族语言沟通交流的和谐氛围。

市民宗局和市教育局开展选好一个点、编好一本书、练好一群人、建好一个群、织好一张网的“五个好”工程,以小手牵大手为模式,实施脱贫攻坚系列培训。通过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学校教师采取主题授课、专题讲座、教学研讨等方式进行全员培训,再通过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培训,由学生将培训的内容带进每一个家庭,做到培训教师是线,学生是点,再通过学生对其长辈的培训,形成双培工作的一张大网罩住一个宠大群体,达到1十6、1十N的目的。“小手牵大手”三级梯级式培训模式,符合贫困民族地区实际,在归兰水族乡培训惠及1万多人,辐射半径达25公里范围区域。在班庄、金恒星、城南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所在学校片区的都匀八小、九小等学校推广小手牵大手“双培”行动。

三年来,都匀市在归兰水族乡翁降村、阳立村、潘硐村,匀东镇新场村等布依、苗、水族聚居地,在金恒星、城南、班庄等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集中开办9期近500人集中培训班,通过学习日常100句国家通用语言、学写简单字、移风易俗宣传、唱响爱国歌曲、下载使用双语教学APP等内容,提升少数民族群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熟练度,定期在集中教学点滚动播放民汉双语日常用语,使少数民族群众听懂学会普通话,看懂电视,便于少数民族群众对外沟通交流,利于接收学习新技术,提高都匀乡村劳务就业输出数量和质量。

同时,开办8期苗族织锦、民族鞋帮制作、苗带编织等传统手工艺技能培训,惠及700余人,既帮助少数民族同胞学习汉语扫除语言障碍和提升国家通用语言,又帮助他们掌握一门手工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和提高就业率,有300余名少数民族同胞很快找到就业岗位,融入城市社区生活,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真正做到从“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文隽永)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