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汇川区

端着“饭碗”找群众 移民就业百分百

2020年07月22日08:28  来源:贵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 王其伦  敖沛宇)“哎呀,这个月的工资提前领到手了。”7月21日,在遵义市汇川区学堂堡社区,搬迁群众许梦凌拿着一厚沓新崭崭的人民币,乐得笑开了花。

包括许梦凌在内,学堂堡社区2544名搬迁户全部实现就业。

幸福的生活,来源于汇川区的移民工作要求——端着“饭碗”找群众,移民就业百分百。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街道社区党员干部想了很多招数。

在社区建设时,同步规划就业创业服务站、劳工中心、护工中心、家政中心,依托高坪工业园的区位优势,上千个岗位,群众搬迁入住时就送上了门。今年4月份以来,社区帮助了633名居民找到工作。不仅如此,劳工中心随时储备着200个“饭碗”,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社区党支部将党员干部、无职党员变成就业“帮帮团”,一人负责几户群众的就业包保,要求做到“三清三到位”,即:清就业愿望、因人登记到位;清技能素质、因人培训到位;清岗位资源、因人安置到位。每个劳动力都建有台账,严格按照“一户一册、一人一档”的要求,每个季度组织党员干部对台账进行回访,确保收入等各项就业内容详实、情况真实。

今年40岁的田茂超搬到社区后,社区党支部得知他想创业,“帮帮团”主动帮忙跑手续、跑政策,还为其提供530余平方米的宽敞厂房,帮忙招聘10余名搬迁群众。公司开起来,今年四五月份,产品销量达1.1万件,销售额近40万元。

另外,为了精准收集发布工作岗位,为搬迁群众提供更多更好“饭碗”,汇川区人社局按照区委要求,推出了“就业帮”平台。“就业帮”精选省外、省内、市内众多优质岗位,群众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选择工作岗位,也可以在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和包保干部的远程帮助下选择工作岗位。

两年前的许梦凌,一家还住在山沟沟头,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4个尚在读书的子女,一家人只能靠丈夫在外打零工为生,生活十分困难。

2018年搬迁到学堂堡社区后,社区党支部带她参加家政培训,现在每月有6000多元的固定收入。目前她还考取了催乳师、育婴师等证书。通过“就业帮”,她看到了不错的商机,准备在社区创办一家家政公司,带领搬迁群众共同致富。

(责编:吴峰、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