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遵义播州区三合镇马坪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的道路、整洁的庭院。风格独特的黔北民居错落有致,宛如一幅美丽画卷。在马坪村建丰组,卫生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正在拿着镰刀、铁锹、扫帚等工具清扫马路和沟渠。
“跟两年前相比,我们这里的环境有了很大改观。”78岁的村民刘永兵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三合镇马坪村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措施之一。该村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宣传党的政策、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高质量高标准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同时,通过“一约五会”(即村规民约、家风理事会、红白喜事理事会、公共卫生监督理事会、文化传承理事会、乡贤理事会)”和“四进万家”(党的声音进万家、美德文化进万家、环卫整治进万家、政策法规进万家)为抓手,推动各种优质资源和公共服务配送到组到户。
在遵义播州区鸭溪镇金钟村,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不停在田间穿梭,忙着采摘茄子,助力金钟坝区的产业发展。
“为保证坝区茄子的质量和产量,我们每天奔走在田间地头,现场讲解茄子的管护和病虫害防治知识。”谭喜作是金钟村的党总支书记,也是一名坝区志愿者,经常走家串户开展志愿服务工作,陪留守老人聊天,到村民家中谈心,帮助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马坪村和金钟村的志愿服务好故事,仅仅是播州区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试点工作以来的两个小片段。
自2019年11月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试点工作以来,该区成立了“播州区红马灯志愿服务总队”,招募注册志愿者13.84万人。志愿服务总队下设9支专业志愿服务大队,在其他区级部门建立了191支志愿服务小队;成立了24支镇(乡、街道)志愿服务分队;成立了178支村(社)志愿服务小队;组建社会团体和社会服务机构队伍41支。在899个实践点明确专人负责,基本做到了志愿服务队伍全域覆盖。
同时,遵义播州区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大任务,搭建机构、组建队伍、开展活动、健全机制,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部门推动、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新格局。(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黄霞 蒋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