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大方县三元乡以党支部为引领,以农业产业发展为平台,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全面确保脱贫成效及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党支部领办创办村集体合作社,发展规模集约经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在推进过程中,得到社会各界、各级领导的关注、支持和帮助,创新性出台了《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章程》《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机制》等制度,通过抓实“四个清”走出村党支部领办创办村集体合作社发展新路子。
建章定向,发展构架“说得清”
通过召集群众(社员)大会向群众说得清楚合作社基本定位(生产和产销对接)、社员权利、义务等问题,解决群众顾虑才能领着群众干,实现抱团发展。一是目标导向清晰。通过适度规模促进种养殖发展,发挥好合作社组织示范带头作用,逐步实现合作社引导生产、开拓市场、开发新产品、新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局面;二是社员界定清楚。社员原则上为本村村民,首次和中途入社,提出入社申请,经社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成为社员,并由理事会向社员颁发社员证书,并载明出资额,通过召开社员大会,成立理事会、监事会,设立理事长、监事长;三是入股方式明确。出资入股方式包括村民股份、村集体股份、管理人员股份等方式,社员以非货币方式出资的,由全体社员评估作价或由第三方机构评估作价,需经社员大会一致认可。同时积极争取帮扶单位、乡贤寨老、慈善机构等捐赠资金参与入股,渠道不乱、各计其功,做大做实村集体经济。
干事创业 产业发展“干得清”
通过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制度对合作社产业发展要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规范“干事创业”流程,产业选择要符合本村实际情况,根据群众意愿,发展高效值产业。一是产业发展主体。合作社产业发展选择必须以社员群众为主体,重大经营和投资项目时,应当遵循有利于本社可持续发展和全体社员利益的原则;二是投资决策方式。产业发展项目理事会应当进行前期分析和方案选择,对项目建设规模、资金筹措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和抉择,报理事会批准后召开社员大会向全体社员通报同意后予以实施;涉及国家财政补助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项目,由理事会提出,监事会、村支两委、社员代表参与进行集体讨论决定后向乡人民政府报告,并经社会出资人同意后予以实施。三是事前、事中、事后公开、公示制度。对事前拟选投资项目、实施项目、拟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案、新工艺、资产购置使用和处置等公开公示;对事中项目实施进度、存在问题情况等公开公示;对事后产业项目自查初验、项目决算、评估、劳务收支、收益分配进行年终决算,将决算情况进行公开公示。
财务管理 产业投资“算得清”
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单独设置会计账簿,明确专员负责合作社财务核算,建立产业投资、合作社收益、分红务工、办公经费等台账,做到“钱账”分离,确保产业投资“算得清”。一是建立产业项目投资追问制度。通过对每个产业项目资金投入情况,建立资金使用明细管理台账,定期询问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明确掌握每个项目资金投入、使用、亏损及营收等情况,并定期报社员大会进行通报,确保每笔资金高效投入;二是开展财务人员专业性培训。根据合作社发展业务不同,针对性对财务管理人员采取集中学习、外出培训等方式,进行会计核算、财务收支等系统性培训,全方位提升财务人员专业化;三是严格执行财务公开制度。每季度最后一个月进行财务公开,每年进行年终核算,决算出财务收支状况、盈亏状况,接受社员监督。
利益联结 产业收益“分得清”
通过建立“两次利益分配”制度,完善各类产业投资收益分配。一次分配:当年总经营收入扣除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等成本费用后(村支两委、乡镇管理干部不计提管理服务费),剩余部分收益为合作社当年收益。从当年收益中提取20%的资金作为村集体发展金,用于扩大生产经营、弥补亏损或者转为社员出资。从当年收益中提取10%的资金作为本社管理人员的绩效奖励资金。具体绩效奖励考核办法由本社理事会制定,提交社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乡党委审定。本社管理人员是机关事业单位下派干部的,不参与分配奖励资金。当年收益中剩余的70%为合作社可分配收益,按本村集体股、个人股、管理人员股份、社会帮扶资金股、爱心人士捐赠资金股等投资占股进行分配。二次分配:在一次分配的70%收益中涉及财政扶贫资金、募集的社会捐助资金、爱心人士捐助资金占股产生的收益初期按照以下方式再进行二次分配:20%用于分配给社员,计入社员账户,40%提交村支两委用于分配给原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无劳动力人员、鳏寡孤独人员、困境儿童、贫困学生和因灾、因病、因残困难家庭,30%作为村集体发展金,10%提交村支两委作为公益金,主要用于社员培训,本村公益事业、弥补村级办公经费不足等。建社3至5年后,由村支两委提议,社员大会审议新的收益分配方案。
发展村党支部领办创办村集体合作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通过规范化、实体化运行,有效解决了党支部“想做又做不了,能做而做不好”的问题。目前,三元乡8个村党支部领办创办村集体合作社已完成实体化运行,建档立贫困户100%参社,截止目前,实现盈收3581.31万元,群众分红461.51万元,村集体累计资金79.9万元,带动群众2223户7306人,践行“两带三治”乡村治理体系,从而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目标。(袁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