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关岭自治县鑫佳旺门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各司其职,忙着加工防盗门窗。
“钣金一定要注意打磨,只有质量足够好,才能更好的打造我们自己的品牌……”企业的负责人廖云一边指导工人一边不停的叮嘱。
廖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关岭人,也是关岭返乡创业的杰出代表,他创办的关岭鑫佳旺门业有限责任公司从起初的100万元资金,经过7年的打拼,如今已发展成为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规上企业。
廖云在回到关岭前,在温州进过工厂做过门窗、汽配件。还自己开了家饰品小工厂,在义乌租了2平方米的小门店自己当老板,先后在外面打拼10年。
“我的小工厂发展最好的时候,工人达到40个。”廖云说。
对于为什么选择回乡创业?“首先是对家乡亲人的牵挂,在外面虽然赚了钱,却照顾不了家人。其次是家乡发展很快,创业的条件更成熟。最后是政府扶持政策力度大,对我们很有帮助。”廖云说。
2012年10月,回家探亲的廖云看着家乡有了很大的改变,于是灵机一动,决定对家乡好好考察一番,看看是否可以回到关岭谋求新的发展。
“我当时回来,关岭城市扩大了很多,高楼大厦、宽广马路都修了很多。我考察后发现我们这边做防盗门窗的企业很少,市场发展前景很好,而且现在交通很便利,可以节约很大成本。加上我以前在外面也做过,所以我当时就决定要回来创业做门窗行业。”回忆起当初回乡探亲到决定创业的经过,廖云依旧激动不已。
通过与关岭招商部门和产业园区办联系,得知有厂房免租、企业培训、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保驾护航”,更加坚定了廖云返乡创业的信心。
2013年3月,廖云投资100万元,成立关岭鑫佳旺门业有限责任公司,搬进免租的800平方米厂房,带着8个工人,廖云开启了返乡创业的第一步。
“我以前在义乌只是2平方米的小门店一年就是35万的房租,来到关岭,我们公司开始起步就得到了政府3年的免租厂房、5万元的扶持资金和15万的贴息贷款,帮我解决了很大的困难。”廖云回忆道。
质量好、价格优,为廖云的公司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口碑,也让公司在2015年成功上升为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并获得政府30万奖励。
经过快速发展,如今,廖云的公司,工人也从当初的8人扩大到70人,厂房面积从800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6000平方米。
返乡创业不仅实现了廖云的事业梦想,还带动了很多乡亲们一起增收致富。
马布学是关岭自治县上关镇福农村的贫困户,2014年从永康回来照顾老人,家庭的需要,他准备在关岭找份赚钱顾家两不误的工作。得知廖云的工厂招工,他当即决定留在关岭就业。如今,他已是工厂里的技术骨干了。
“在这里上班,又可以赚钱又能顾家,我们效益好的时候能拿7000多的工资,我觉得很好。”员工马布学说。
除了带动就业,跟着廖云学创业的也很多。?
胡琴原本是廖云工厂里的一名员工,吃苦耐劳、聪明好学的她,2014年至2016年的两年间,学习了很多门窗的专业知识后,她在贵阳开了一家自己的门窗专卖店,生意越做越红火。
“我这里不仅带动14个贫困户就业,还有6个人跟我学习后,都选择自己创业,目前来看大家都很成功。我们的成功离不开两个条件,一是家乡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二是政府的大力扶持,让我们创业路走的更稳当。”廖云说。(张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