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

花果园:打造“社会治理创新应用区的新样板”

2020年05月07日08:55  来源:贵阳日报
 

五月五日,市民在花果园购物中心购物。

交警在花果园的学校附近维护交通秩序,确保复学学生安全上学。

在位于花果园的南明区第二实验中学附近,学生家长变身志愿者,积极参与学校周边交通秩序维护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花果园充分运用大数据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核心提示:

品美食、逛商场、览美景……今年“五一”小长假,花果园商圈迎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的首轮节日消费热潮。日渐繁荣的商业,离不开社会治理工作的大胆创新。

2020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在贵阳市不断提高省会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奋力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进程中,南明区以扎实的举措、突出的成效,大胆探索、创新引领,走出一条大型城市综合体的社会治理新路,努力把花果园片区社会治理工作向更高水平推进,为大型社区社会治理工作带来新的启示。2020年2月28日,南明区政府举行联席会议提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把花果园商圈打造成“社会治理创新应用区的新样板”。

  建体系 构建新型基层社会治理协同高效局面

作为贵州省最大的城市综合体,花果园该如何夯实网格服务管理、实现末梢阵地的精细化治理?

2019年9月,花果园综治服务中心成立,将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创新城乡社区治理紧密结合,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重点,建设一体化综治工作架构体系、一体化综治大数据平台支撑体系、一体化配套机制运行体系、一体化网格托底保障体系,形成具有新时代南明区花果园特色的“四个一体化”社会治理新格局。

2019年10月25日,一场由城管、公安、交警、市场监管、生态、文旅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理行动在花果园片区拉开帷幕。行动当天,共规范门面延伸占道140余起,检查食品餐饮店及沿街门面、酒吧、酒店共计240家。

近年来,社会治理方面的问题已不能仅仅依靠某一个职能部门来彻底解决,同一问题很有可能会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及相关执法力量的下沉。贵阳大力推进的基层综治中心建设工作,进一步实现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为形成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局面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已有数十家相关部门、单位在花果园综治服务中心设立办公场所,除定期开展治理行动外,针对具体的问题,部门之间还可以随时进行沟通协作。

“社会治理不能只看立竿见影的治理效果,还需要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花果园综治服务中心负责人梁小冬说,从综治中心成立之初到现在,如何统筹力量,形成横向和纵向的联动,一直是他们思考的重要课题。目前,经过不断的实践,综治中心已具备在不同部门间形成横向联动,以及协调区一级形成纵向联动的力量,为汇聚起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结合交通、房屋中介等实际问题,花果园综治服务中心联合街道办、运管、公安、交警、城管、市场监管、住建、生态、文旅、司法调解、宏立城物业等多家部门和单位开展工作,将群众关心的社会矛盾发现在基层、化解在基层。

“大型社区内的交通环境,不仅是治理车辆违停、完善交通设置,还会涉及打击非法运营车辆、治理占道经营等。”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南明分局七中队中队长陈飞飞说,如今,已实现花果园内部道路畅通、早晚高峰缓行情况提前结束的目标,这与各部门之间的紧密联动密不可分。

“与之前不同部门间开展的联合治理不同,以综治中心为纽带形成的部门之间联动,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更加有利于将大型社区的社会治理工作推向常态化。”陈飞飞说。

  护安全 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模式

2月19日,花果园T区电瓶车停车场内,有一名戴着头盔和口罩的可疑男子,借助相关电子设备,几分钟内便成功启动了一辆电瓶车,并驾车消失在黑夜中。虽然该男子在盗窃过程中遮挡了面部、精心设计了逃离线路,但办案民警借助大数据手段找出线索,成功将其抓获。

在楼宇经济的带动下,花果园人口飞速增长,商业快速发展,经济蒸蒸日上,但大量人口涌入,也考验着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能力。

“治安环境不仅关系到辖区群众的平安,也关系到商圈内的营商环境,我们必须在这方面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南明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分局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创新警务机制、打造智慧警务,不断探索大型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模式。

同时,该分局通过严打违法犯罪,一手抓“行业整治”、一手抓“楼宇清查”,积极打造街面安全防控网、楼宇安全防控网、时空防控网,让公安机关驾驭复杂社会治安环境的能力不断提升,也让花果园片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初显成效。

“一些比较常见的矛盾纠纷,一打电话报警,还没等矛盾爆发起来,警察就已经赶到了现场。”夜市经营者胡先生说,对他来讲,最担心的就是客人之间打架斗殴,片区内治安环境的提升,让他们对未来的商业经营充满信心。

此外,在群众服务管理工作之中,南明公安分局在人员密集小区,特别是花果园片区,针对儿童、老人走失等求助警情,及时将走失人员照片录入系统,确保以最快的时间寻回走失人员。而针对老年人开门不方便的情况,也探索出“大数据+门禁”系统服务,有效解决老年人忘带门禁卡而无法进门的痛点。

  兴科技 助力社会治理工作提质增效  

从智慧门禁系统到物业线上服务,再到基于“花果园社区大脑”所建设的AI视频分析引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花果园片区一系列大数据、智能化技术的落地运用,有效助推了疫情防控工作的精细化。

近年来,花果园商圈不断壮大,为众多大数据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花果园综治服务中心依托社区大数据治理平台,整合区直部门、属地社区、物业及社会组织等力量,强化南明区委、区政府对花果园社会治理的集中调度。南明公安分局利用花果园智慧警务应用平台,有效提升社区安全防范效能。物业服务通过基于服务居民的智慧物业新模式,在疫情期间推动办事“不见面”、服务“不降温”。而随着花果园被列入贵州省首个5G社区,更是按下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快进键”。

大数据虽好,但如何让这些技术落地才是关键。社会治理工作一线的工作人员,最早尝到了“甜头”。

花果园遵义中路居委会成立于2014年1月,管辖服务面积0.3平方公里。辖区有15栋居民住宅楼、3栋写字楼、5个全开放式小区院落,是一个区别于传统居委会,管理体量大、居住人口多的新型居委会。

针对流动人口变动频率较快的情况,人口信息数据采集需在半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更新,导致采集工作需要反复入户登记,耗费居委会大量人力物力,效率还不高。自南明区委、区政府决定在遵义中路居委会开展“数治小区”试点建设以来,各相关部门以“智慧安防、数治楼宇、数治政务”三个平台建设为载体,打通三个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大幅提高了效率。

“如果单纯靠人力来管理,就算居委会人员再扩大几倍,也很难解决问题。”遵义中路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田碧霞表示,居民不到居委会采集个人信息将无法进入单元门,倒逼居民主动到居委会提供个人信息,确保了居委会对信息采集的“零遗漏”,为下一步居委会的精准服务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促和谐 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

新的社会治理体制与传统的社会治理体制的最大差别,在于强调社会治理的主体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在花果园片区社会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发挥政府、群众、企业等方面的力量是关键一环。

在创建平安楼栋过程中,综治中心和街道办居委会、社区民警、宏立城物业管家一起,发挥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以及引领示范作用,在V区7栋创建花果园第一个平安楼栋,激励更多群众参与到共建共治美好家园的行动中来。不仅如此,在环境卫生治理、治安防控、疫情防控等一系列工作中,也总能看到党员、群众、物业、志愿者的身影。

周锋是陕西人,在花果园C区安家落户。疫情防控期间,他主动与居委会取得联系,成为一名志愿者,参与辖区疫情防控工作。“我们都住在这里,这里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幸福。”周锋说,作为一名党员,在看到居委会工作人员事无巨细地为大家服务后,觉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理所应当的。

据了解,在花果园社会治理工作中,南明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不断探索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在各部门积极配合下,花果园矛盾纠纷联动调解中心、花果园人民法庭等机构相继设立,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打下良好基础。

城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大型社区治理既是一条实践之路,更是一条探索创新之路。

下一步,南明区将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人员和机构三方面工作,着力在提升党建引领作用,干部抓经济工作、抓社会治理能力上下功夫,不断完善科学化、规范化的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努力走出一条有特色、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新路。

■袁娟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代晓龙/文 周永/图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