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土陶技藝及創新拓展應用研修班”在貴民大開班

7月2日,“貴州土陶技藝及創新拓展應用研修班”開班典禮暨“非遺技藝大師工作室”揭牌儀式在貴州民族大學花溪校區舉行。
活動現場。
貴州民族大學校長王林簡要介紹了貴州民族大學的基本情況。他說,作為民族院校,必須擔當起非遺傳承的重任,必須重視貴州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拓展應用,要緊緊圍繞“四新”抓“四化”。他強調非遺文化對貴州發展的重要性,要求大家積極將非遺文化與旅游產品相結合。學校高度重視非遺傳承人群培訓工作,培養和發現非遺傳承與創新應用人才,不斷推進貴州民族傳統技藝和民間工藝傳承與應用,以此助力貴州經濟社會發展。通過培訓與宣傳,把貴州民族文化和民間工藝推向外界。
開班典禮中,王林和王娟共同為“非遺技藝大師工作室”揭牌。出席領導為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付培貴,苗族銀飾鍛制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貴州省工藝美術大師楊光賓,苗繡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王啟萍,貴州省工藝美術大師余孟益,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貴州省工藝美術大師王少豐等頒授了聘任証書。
王林、王娟共同為“非遺技藝大師工作室”揭牌。
王娟表示,通過研修培訓將貴州非遺技藝、民族文化與現代產品及生活方式相融合。
龍佑銘介紹了貴州近年來非遺研培的發展歷程和取得的成績,鼓勵學員學以致用,以技藝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服務鄉村振興。他對貴州民族大學的研培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並提出了新的期望。
范昭平表示,貴州民族大學通過非遺傳承人群培訓和非遺技藝大師工作室搭建起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技術和大眾生活之間的橋梁,目的在於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的實踐水平,增強非遺傳承的活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動非遺技藝介入鄉村振興,並為傳承人群成為手藝設計師奠定良好基礎。
貴州茶產業快速發展,但本土特色茶具稀缺,而土陶茶具又有獨特優勢,受到消費者青睞。該研修培訓班就是基於這樣一個現實背景而開設的。學校有針對性的安排了茶具相關的系列課程,目的在於豐富貴州土陶制作技藝和創作題材,讓土陶茶器在助力茶文化發展的同時,拓展土陶器物形式,實現各種技藝的融合。同時,促使土陶技藝與相關非遺項目的鏈接。
據悉,研修培訓班面向全國招生,共招收20名學員,培訓周期為一個月。學員們有著不同的從藝經歷,有家族傳承、師徒傳授、自學鑽研,也有的通過學院研習。他們各有所長,但都從事與土陶非遺傳承、文創設計等相關的工作,其中省外學員20%,省內學員佔比80%。本次培訓活動聘請到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高校教授、博碩導師、著名陶瓷藝術家、資深工藝美術技師等擔任導師。(文/張萬妮、馬歐 圖/王紅平、楊桃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