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們對星辰大海的向往

2020年07月24日10:52  來源:科技日報
 

7月23日,隨著火星探測器進入太空,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拉開帷幕,中國航天正式開啟“攬星九天”的行星探測計劃,踏上探索星辰大海的雄偉征程。

中華民族對浩瀚星空的向往貫穿歷史長河。早在春秋時期,火星就因形似熒熒之火、行蹤捉摸不定而被稱之為“熒惑”﹔戰國時代,屈原更是向天發出“日月安屬,列星安陳”的疑問。回望千年,再看今朝,“天問”啟航既是對古代先賢的最好回應,更是對探索真理、不懈追求民族精神的歷史傳承。

邁向星辰大海,必要克服風浪。深空探測難度大、成功率低。“天問一號”將在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巡視探測,需要解決航天器長期自主管理、火星制動捕獲著陸、火星表面巡視、火星科學探測等一系列技術難題。

風高浪急,是考驗更是鍛煉。通過實施這一任務,我國可以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體系,掌握深空探測共性技術,練就開展深空探測的工程能力,加深對行星演化等重大科學問題的理解,推動未來深空探測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邁向星辰大海,現在正當其時。經過數十年的開拓創新,我國已經初步建立起探測火星等太陽系內天體的技術基礎。從“長征五號”大推力運載火箭,到日益完善的深空測控網絡,再到“嫦娥”系列探月任務積累起的探測經驗和科研隊伍,中國航天完全具備向更高遠的目標發起沖擊的實力。

作為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相似的行星“近鄰”,火星僅是我們邁向星辰大海的第一站。在不遠的未來,中國探測器還將駛向小行星帶,取回寶貴的樣品,近距離觀測木星及其衛星,欣賞炫美的土星環,造訪太陽系內的其他重要天體。“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正是描繪這一宏偉藍圖的第一筆。

深空探測風險難免。在“天問一號”奔向火星的漫漫旅途上,在中華民族探索星辰大海的浩然征途中,也許會有艱難險阻,也許會有曲折道路,但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們對星辰大海的向往,沒有什麼能夠撼動,我們探索星辰大海的決心和腳步。(本報評論員)

(責編:羅彬月、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