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企業家精神競相迸發,“催化劑”就是創造一個讓企業家沒有后顧之憂,安心搞經營,放心辦企業的優質環境。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把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我們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渡過時艱,抵達更為遼闊的新天地。
“一是同大家談談心,二是給大家鼓鼓勁,三是聽聽大家對當前經濟形勢、‘十四五’時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和建議。”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同企業家代表深入交流,一段開場白真誠實在、直擊重點。座談會上,總書記呼吁弘揚企業家精神,寄望企業家帶領企業戰勝當前的困難,走向更輝煌的未來。
市場經濟的汪洋大海,是由成千上萬個市場主體組成的,微觀活力不斷涌現,就能形成“產品有市場,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的多贏格局。其中,廣大企業家無疑是閃亮的弄潮兒。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產生了巨大沖擊。引導市場企穩回暖,首先要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特別是調動起企業家把舵導航、披荊斬棘的作用。隨著國內疫情穩中向好,復工復產全面加速,正是排兵布陣的關鍵節點,企業家座談會傳遞出的積極信號,勢必催生“蝴蝶效應”,助力中國經濟社會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經濟學家認為,企業家的工作本質上是一種“創造性破壞”,通過打破市場均衡,實現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這一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是“一種痴迷機遇、整體把握和協調領導的思考和行為方式”,即我們口中的企業家精神。回望新中國發展史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史,無論是最初老一輩創業者“從報紙社論敏銳捕捉到行業光明前景”的佳話,還是新世紀以來“后浪”脫穎而出,新經濟新模式不斷涌現,中國“獨角獸公司”領跑世界的故事,在一個個歷史轉折點,企業家精神屢屢開辟了一家企業乃至一個行業的發展新空間。事實証明,優秀企業家是一個國家寶貴的財富,企業家精神是一個社會稀缺的資源。
當前,中國經濟又一次站在了命運的路口。向外看,世界經濟衰退,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沉渣泛起﹔向內看,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時與勢都在呼喚廣大企業家發揮才智,化危為機、危中尋機。且看這半年來,一批制造企業抓住海外產能空檔,加快進口替代﹔一批互聯網企業發力遠程辦公、直播電商、在線文娛等“宅經濟”……種種自救之舉正是企業家精神的生動寫照。從宏觀層面看,企業家快速調整經營方式,敏銳捕捉市場需求,也是在為國擔當、為國分憂。企業家愛國的方式,首先就是辦好企業。這個意義上,穩住企業就是為中國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就是命運與共、風雨同舟的生動表達。
讓企業家精神競相迸發,“催化劑”就是創造一個讓企業家沒有后顧之憂,安心搞經營,放心辦企業的優質環境。今年以來,針對一些企業遭遇的融資、用工、審批等實際困難,各地推出了減稅降費、減租降息、普惠金融等一攬子政策。當務之急,在於充分落實好紓困惠企政策。相關部門依法依規應辦盡辦,用足政策“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力爭用政府服務的“加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營商環境沒有最好,隻有更好。從長遠來看,還是要堅持圍繞“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環境和開放包容的人文環境”四個維度深化改革。近些年,從“放管服”等改革實踐,到自由貿易區等改革突破,一個個大手筆打開了新局面。去年,全國每天有2萬戶企業誕生,吸引外商投資企業近6萬家。可見,資本是用腳投票的,栽好梧桐樹,何愁引不來金鳳凰?
目前,中國在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上都走在世界前列,二季度經濟增速由負轉正,也超出了一些專家的預期,中國經濟的潛力之足、韌性之強、回旋空間之大可見一斑。過去,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外部環境下,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對我國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眼下外部環境雖不樂觀,中國開放的大門也不會關閉,隻會越開越大。但綜合考量,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通過繁榮國內經濟、暢通國內大循環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帶動世界經濟復蘇。這一背景之下,中國企業家佔據著近水樓台的巨大優勢。政府部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廣大弄潮兒奮發努力、艱苦創業、不斷創新,同心同向,一定能推動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軌道。
中國經濟是在經歷風雨中發展起來的,中國企業家是在應對挑戰中成就事業的。大顯身手、逆風揚帆,把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我們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渡過時艱,抵達更為遼闊的新天地。( 崔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