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許邵庭)自黔東南州從江縣大歹村開辦青年志願者脫貧攻堅夜校以來,教當地群眾普通話、基本漢字認讀寫、基本算術等,截至目前,共開課333次,培訓群眾3788人次,深受群眾歡迎。
大歹村距離從江縣城29公裡,是一個位於山頂上的苗族村寨。7月18日晚,大歹村燈火點亮了,在夜色籠罩下,遠遠望去像閃耀的星河,夜校的燈火就是星河中的一顆星。
晚8點后,志願者王健強已守候在教室門口,等待著村民到來。
此刻,志願者孟老強則在教室裡整理學員們的《學習成長記錄冊》。這個小冊子學員人手一冊,實際上就是每一次課村民現場完成的作業。從寫自己的名字、學寫常用漢字到簡單算術題,村民們的學習歷程一目了然。
大歹村青年志願者夜校隻有孟老強和王健強兩名志願者,兩人響應團組織號召來到這裡,一個上課、一個輔助教學,因為名字裡都有個強字,有人稱他們叫“強強聯合”。
時間慢慢過去,村民陸續來到夜校簽到。今天的課程主題是如何預防野生菌中毒。教室投影大屏上寫著“野生”“菌子”“中毒”“預防”八個字,村民要把每個字在小冊子上各寫一排,先到教室的學員便可以開始動筆。
今晚一共來了16位村民,看到大家基本到齊,孟老強調出幻燈片開始上課。一句苗語、一句漢語,孟老強聲音不大,可村民們聽得非常認真,上了年紀的老太太掏出眼鏡坐在第一排,聽得入神。有的村民站在教室窗外,盯著大屏幕,專心地聽著。
今年34歲的潘愛鬆是夜校的常客,她能聽懂漢話但就是說不出,外出務工、辦事都不順利。“很喜歡夜校,教我寫自己的名字、說普通話,老師很好。”說起夜校和老師她不停點頭。
王健強、孟老強都是從江本地人且是苗族,兩人既會漢語也會苗語。在這裡,王健強已經工作了三年,孟老強工作將近一年。他們和一位駐村工作人員住在一間房,三人隻有兩張床,“強強”通常都是共睡一張床。條件雖然很艱苦,但能夠克服。他們說,很熱愛這份工作,喜歡村裡的人們。
大歹村青年志願者脫貧攻堅夜校僅是全省各級團組織開辦的夜校之一。據統計,截至目前,全省這類夜校已開辦368所,累計禮聘教師和志願者3286人,開展教學31506課時,培訓群眾483206人次,68%為少數民族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