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城市要堅決克服觀望懈怠情緒和僥幸思想,努力在雨帶北抬之前搶佔先機。對城市地下空間要“過篩子”,全面檢查有可能出現內澇地段的橋涵、窨井蓋、排水管網等設施設備,及時清除安全隱患。要抓緊時間對危房危牆、戶外廣告牌、高大樹木等進行回頭看,對各類風險隱患開展再排查、再整改、再化解,提升防范城市內澇災害水平。
據水利部、應急管理部負責人介紹,截至7月14日12時,雲南、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河南的52條河流仍超警戒水位,湖北富水、長湖,安徽水陽江等9條河流仍超保証水位,湖北長湖仍超歷史最高水位。當前和下一階段,也要做好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滑坡泥石流以及城市內澇等災害防范,精准做好重點地區、重點部位救援力量前置布防,細化行動方案,第一時間組織抗洪搶險。
入汛以來,我國南方地區汛情、災情嚴重,高強度降雨導致廣東陽江、雲南宣威、廣西柳州等城市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內澇,市區道路積水嚴重,部分房屋被淹,嚴重影響人們的出行與工作。如何消除城市“內澇之患”,補強薄弱環節,成為緊迫嚴峻的現實考題。
針對當前汛情,水利部7月12日將水旱災害防御Ⅲ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眼下,我國即將進入“七下八上”(7月下旬至8月上旬)防汛關鍵期,對於防范內澇之患,每個城市都不容絲毫懈怠大意。
近年來,各地不斷加強防汛抗洪工作,防洪減災能力顯著提高,但“暴雨必澇”仍是少數城市的頑疾。表面上看,主要是因為暴雨范圍廣、強度大、雨量大,超過了城市的排水能力,背后則暴露出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尤其是排水系統欠賬多等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和警惕。
做好城市防汛抗洪工作,首先“要善於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准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這樣才能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要樹牢“防范勝於救災”理念,“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把問題設想得更嚴重些,把措施制定得更嚴密些,時刻繃緊“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這根弦,切實做到從“最壞處”准備,向最好處努力。
其次,明確細化責任,強化擔當作為。要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嚴格按照《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立足最不利、最復雜的情況,做好各類預案,進一步明確防汛抗洪目標任務,落實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各部門緊密配合協同作戰,全力做好防汛抗洪工作。
再次,拉長治理短板,狠抓措施落實。防范城市內澇災害的關鍵在於落實,而最好的落實就是一抓到底。當此之時,每個城市都要積極行動起來,群策群力,找准找全防汛抗洪薄弱環節和管理漏洞,立說立行補短板,確保打贏防汛抗洪這場硬仗。
目前,我國南方已迎來持續強降雨,預計后期雨帶將北抬,北方河流可能會發生區域性較大洪水。據水利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北方一些流域多年未發生洪水,有的干部防汛意識相對薄弱,工程防洪能力相對偏低”,這是尤其值得警惕的。
面對可能發生的區域性較大洪水,北方城市要堅決克服觀望懈怠情緒和僥幸思想,努力在雨帶北抬之前搶佔先機,爭取主動。對城市地下空間要“過篩子”,全面檢查有可能出現內澇地段的橋涵、窨井蓋、排水管網等設施設備,及時清除安全隱患。要抓緊時間對危房危牆、戶外廣告牌、高大樹木等進行回頭看,對各類風險隱患開展再排查、再整改、再化解,並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升防范城市內澇災害水平,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防范城市內澇災害是一場大考,每個城市都應勠力同心眾志成城,提升全民防汛動員力和科學防汛執行力,交出一份滿意的城市防汛防澇答卷。在此基礎上,要認真總結今年和往年防汛防澇經驗教訓,舉一反三,完善制度,硬化措施,建立高水平的城市內澇防治體系,打造再強的暴風雨也攻不破的銅牆鐵壁,持續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本報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