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洲兒郎,汛情緊急,家鄉盼你回家支援。”近日,江西遭超1998年洪水襲擊,位於贛東北地區的九江市江洲鎮發布告游子書,召喚在外鄉親回家抗洪。信中提到,江洲實際全部可用勞動力不足1000人,防汛人手嚴重短缺。
《致江洲在外鄉親的一封信》發出后,由於信中飽含真情實感,牽起了大量游子的故鄉情,也引發了全國網友的強烈關注。截至11日晚間,已有2000余名江洲青壯年專程返鄉抗洪。這也充分展現了緊急情況下,人們以實際行動支援家鄉的行動力,以及中國人面對自然災害時那種超強的凝聚力。
因為連降暴雨,南方很多地方都在緊鑼密鼓地防汛抗洪。在政府層面有應對超過1998年大洪水的各項准備,防止出現預判不足和應對能力不足的情況﹔在廣大基層,各家各戶留守的人們更是自發組織起來,每家每戶安排勞動力,輪流上堤巡邏堵漏搶筑子堤。在洪水面前,人們都能清醒地意識到屬於自己的那份責任所在。
如果說抗擊疫情中,除了少數的志願者,公眾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居家配合。那麼在這次抗洪搶險中,僅僅配合是不夠的,各項工作都必須投入大量的勞動力。政府部門的抗洪力量主要是人民子弟兵,但人數終究有限,而且必須統籌安排到最為危險的地方去。所以,對於生長在每個地方的人們來說,生於斯長於斯,那片土地在他們心裡是最重要的,因此自救不僅必要而且關鍵。
相比1998年的抗洪,今年最大的不同就是人口流動更加頻繁,農村外出打工成為常態,留守農村的主要是老人、婦女和兒童,一些地方存在防汛人手短缺現象。《致江洲在外鄉親的一封信》所反映的正是當前抗洪壓力之下,防汛人手不足的現實情況。
今年因為受疫情影響,很多人外出打工時間較晚,家裡面臨一些經濟壓力,所以需要抓緊時間出去打工掙錢,爭取把疫情期間的經濟損失彌補回來。但是,就在《致江洲在外鄉親的一封信》發出短短一天時間裡,就有很多江州兒女毫不猶豫地趕回老家參與抗洪。這種力量讓人分外感動,更讓我們堅信一定能夠戰勝洪魔。江洲兒女的舉動也會為其他地方產生示范效應,相信義不容辭返鄉抗洪的年輕人會多起來。
洪災不像其他自然災害,可預報性與可防范性更強,關鍵要時刻保持警覺,立即行動起來,以更專業的抗洪經驗,做好更充分的人力、物力准備。抗擊疫情時,不是專業的醫護人員,也許上不了一線﹔但防汛抗洪時,有責任感的時代青年,返鄉抗洪絕對是硬核力量。“走,回家抗洪去”,同樣是我們時代的最美逆行者。( 斯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