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之年脫貧帶頭人系列報道

駐村第一書記熊平:“常懷為民之心,常恤群眾之苦”

王秀芳

2020年07月10日10:06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編者按: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一刻也不能耽誤。在這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殲滅戰”中,啃下脫貧攻堅“硬骨頭”,推進鄉村治理振興,幫助村民安居樂業,駐村書記、基層干部、脫貧帶頭人等扎根農村,和群眾坐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農村面貌煥然一新。決戰決勝之年,人民網貴州頻道推出“決勝之年·脫貧帶頭人”系列報道,聚焦駐村干部的奮斗故事,記錄脫貧攻堅的堅實足跡,展示各地脫貧攻堅成果。

歸宗村位於鴨池河畔,是清鎮市新店鎮兩個國家級貧困村之一。盡管一直有種植酥李和金銀花的傳統,但受交通限制和石漠化影響,土地撂荒現象時有發生,產業發展難成規模。

7月1日,歸宗村一位村民正在採摘金銀花。王秀芳 攝

如何盤活閑置的土地資源,將荒地變成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的“寶地”,是歸宗村亟待解決的難題。

2018年4月,白雲區沙文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熊平被派駐到歸宗村擔任第一書記。剛到歸宗村,他馬不停蹄開始走訪調查。看到家家戶戶房前屋后都有李子樹,熊平便萌生了依靠酥李種植改變歸宗村貧困面貌的想法。

歸宗村機耕道一角。白雲區委宣傳部供圖

“鴨池河酥李的確遠近聞名,但歸宗村的李子卻賣不出好價錢,個頭太小。”村委會主任彭存勇如是說。

“果樹管理太粗放,導致產量大、個頭小。”學農業出身且專攻果樹種植的熊平一針見血指出了問題所在。

看來,要種好李子,還得讓村民掌握一定的技術。思慮再三,熊平決定運用自己果樹種植的專業知識,在全村開展李子種植技術培訓,手把手教村民如何施肥、疏果和修枝。

盛開的金銀花。王秀芳 攝

“果樹挂果好比母豬下崽,一窩5個肯定比10個的營養更好、更健康。”熊平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鼓勵村民大膽減少挂果量,還要不定期修枝,形成良好的樹冠,在提高產量的同時方便採摘。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熊平耐心細致的指導下,村民按照科學種植方法種出的李子不僅個頭碩大,口感也更上乘。本以為能賣個好價錢,但讓他沒想到的是,礙於交通不便,李子成熟后,5毛錢一斤都沒有客商前來收購。眼看著果子就要爛在地裡,熊平既難過又心急。

“不能讓群眾一年的辛苦白費。”為打開銷售渠道,熊平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以認籌的方式發動白雲區干部職工購買,沒成想,僅一天時間就賣出8000斤。隨著“扶貧帖”持續發酵,白雲區干部職工共幫助銷售李子30000余斤,村民收入近10萬元。

熊平(右)與白雲區駐村工作組成員測量土地。受訪者供圖

成功叩開市場大門后,熊平借機與白雲區多家商超和連鎖水果店簽訂購銷協議,解決了歸宗村的李子銷售難題。因為靠著李子得了實惠,村民便親切的稱呼他為“李子書記”。

盡管銷路問題解決了,但熊平卻高興不起來。“李子採收時,兩個婦女激烈爭吵,一問才知道,竟是為了幾鏟泥土。”原來,歸宗村隻有一條2012年修的機耕道,由於地勢較陡且沒有硬化,經過多年的雨水沖刷,這條路已經溝壑縱橫,無法通車。每到收獲季節,村民都會自發組織從周邊找來泥土填補,勉強讓貨車通過。但因石漠化嚴重,村裡的土壤本就少,每年都從同一戶村民家取土,她自然不願意。

“歸根結底還是路惹的禍。沒有路,李子成熟后隻能靠人肩挑背扛,我也是農村出身,怎能不知百姓之苦?”熊平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打通這個阻礙產業發展的“腸梗阻”。

設計方案、協調和測量土地、對接相關部門……經過村支兩委和熊平的共同努力,2018年5月,歸宗村先后獲批3.1公裡產業配套路和6公裡機耕道。就在熊平以為可以解決問題的時候,他收到了平寨組村民的“請願書”,請求在該組修建機耕道。原來,由於位置偏遠,此前申請的9.1公裡道路並未覆蓋到平寨組。

熊平(中)帶領村民挖機耕道。受訪者供圖

“一個個鮮紅的手印背后,是村民對路的渴望,我隻好答應幫他們協調。”熊平說,經過測量,平寨組應修機耕道長度為3.15公裡,但在召開院壩會討論時,其他村民組又提出新增機耕道,最終確定全村需新增機耕道6.15公裡。

經過多次協調,歸宗村新增的6.15公裡機耕道獲批准建。路修通后,村民拉著二胡、敲著大鼓熱烈慶祝。

駐村兩年多來,熊平借助白雲區近500萬元幫扶資金,協調各級部門為歸宗村新建機耕道24.823公裡、硬化產業配套和各類道路7.02公裡,緩解了“人進不去地荒、進得去農作物運不出”的尷尬局面。

路通產業興。隨著一條條機耕道落地實施,不少村民都將以前撂荒的土地復墾出來種植李子。“我以前有20畝荒地,現在全種了果樹,每年收入能增加好幾萬。”村民楊永林樂呵呵地說。

長勢喜人的酥李。王秀芳 攝

目前,歸宗村酥李種植面積已達3000余畝,同時還有1000畝蜂糖李、5000畝金銀花和500畝元寶楓,為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李子樹下還套種了辣椒和冬小麥。基本形成“一花一果一寶楓,李子樹下紅彤彤”的產業布局,打出了產業扶貧的“組合拳”。

“從‘后進’到‘后勁’,如今的歸宗村正以更加蓬勃向上的面貌不斷發展,力爭早日實現由‘弱’到‘強’的美麗嬗變。”熊平望著遠方,目光堅定地說。

(責編:吳鋒(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