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石阡縣五德鎮桃子園村,青山環抱,風景如畫。
放眼望去,條條玉帶似的道路干淨平坦,盞盞太陽能路燈守衛道路與村寨,間間房屋整潔亮麗……
“現在衛生搞好了,住起來也舒服了。”談起這幾年村裡的環境衛生變化,60多歲的村民黎昌華十分高興。
曾經,桃子園村屬一類貧困村,全村6個村民組,183戶755人,久困山間,終日看著大山,守著透風漏雨的茅草屋,過著窮困的日子。隨著脫貧攻堅戰的不斷勝利,該村於2017年脫貧出列。
脫貧之后的桃子園村,並沒有停止發展的腳步,而是大力建設生態宜居美麗新農村。
據桃子村村支書楊昌勇介紹,近年來,村裡積極開展“環境整治行動”,重點整治鄉村道路、房前屋后、塘溝道渠、田間地頭等處的衛生。“現在,道路兩旁都擺放有垃圾桶,每家每戶實行門前‘三包’制度,我們還專門聘請保潔員負責收集和清運生活垃圾。”楊昌勇說,經過多番整治,不僅有效解決了村裡臟、亂、差現象,還提升了村民的環保意識。
“現在,不管是公共場合還是我們自己的家,都非常干淨整潔。這種環境,住起來舒服啊!”村民黎昌華家一邊感嘆環境的改變,一邊邀請記者參觀他家的廚房和衛生間。
“這是我們家新改造的廁所,又方便又衛生。”在衛生間,黎昌華熟練地按了下馬桶上的沖水開關,水聲“嘩嘩嘩”,“沖完廁所的水,順著管子流到污水處理池。聽污水處理技術人員說,處理過后的水十分干淨,還能循環利用呢,真好!”黎昌華說。
更讓村民開心的是,村裡還建了文化廣場。“平常,我們在這裡晒晒太陽、聊聊天、健健身,可安逸了。逢年過節時,這裡還有節目可看呢。”黎昌華說。(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吳昌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