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參與興辦扶貧車間,能人紛紛回家創業——

帶領老鄉致富,內心滿是幸福(關注扶貧車間③)

本報記者 楊文明 黃 嫻 王永戰 本報通訊員 胡艷輝

2020年07月09日08:3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指出,企業參與興辦扶貧車間,體現了先富帶后富,很有意義。

很多企業成為各地興辦扶貧車間的主力軍,有想法、有意願的能人紛紛返鄉創業,他們參與興辦扶貧車間的過程中,受到了當地政府的幫扶,克服了人才、技術等困難,最終帶動了村裡不少貧困戶和困難群眾就近就業,脫貧增收。

真金白銀扶持

夫妻回家創業

“對,要這樣,向右上方挑針”“走針均勻,繡得更美”……7月3日下午,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邊苗族自治縣灣塘鄉伍家村,村民項會英家裡,又湊齊了全村的繡娘。屏邊縣繡娘扶貧車間負責人陶瓊莉乘車倆小時,再次進村指導刺繡技藝。

2000年,陶瓊莉和丈夫侯振偉下崗,夫妻倆搞過種植,發展過養殖,還做過餐飲,賣過汽車配件,但都不成功。2002年,兩口子一起去打工,一干就是9年。其間,侯振偉從事民族工藝產品營銷,陶瓊莉從事麗江東巴文化產品的設計、制作等工作。

“我們屏邊苗族刺繡多好呀,現在也鼓勵返鄉創業,我們何不回家創業?”陶瓊莉回憶當時的想法。2011年,夫妻倆回到屏邊開始創業之路。當時資金不夠,但因為享受到了“貸免扶補”政策,夫妻倆貸款8萬元,加上自己的積蓄,累計投入30萬元,建起刺繡加工廠。2014年,正式更名為繡莉豐鄉民族工藝制品廠。脫貧攻堅工作啟動后,一直把刺繡工藝的根扎在農村的制品廠,又成為屏邊縣繡娘扶貧車間。

企業銷售慢慢走上了正軌,熟練工短缺成為瓶頸。陶瓊莉想到了進村做免費培訓。“先動員刺繡骨干,骨干賺到錢,那些想學刺繡的人自然會加入進來。”如今,陶瓊莉的刺繡培訓不再難組織,全縣參加陶瓊莉培訓的繡娘已經超過500名,覆蓋了所有鄉鎮。“最開心的是,越來越多完全不會刺繡的年輕人,也開始積極報名參加。”

2019年,越來越紅火的扶貧車間計劃修繕廠房、購置設備。恰好,對口幫扶屏邊縣的上海市徐匯區扶貧干部上門調研扶貧工廠,拿出30萬元資金扶持,給扶貧工廠發展又添了一把火。

雖是扶貧車間,可為了能帶動更多建檔立卡貧困戶,陶瓊莉並不要求工人天天進車間,廠裡的貧困戶大多在家刺繡。“留守婦女要照顧孩子照顧田,她們在家工作更方便。”陶瓊莉廠裡如今光建檔立卡貧困戶就超過20戶,少的一年能賺五六千,多的一年破萬。“我們廠一年付給繡娘的工資超過18萬元,這些可都是繡娘們用農閑時間‘繡出來’的收入!”

“做刺繡,能增收,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來刺繡的越來越多,甚至部分貧困戶家裡主要收入就是刺繡的工錢,陶瓊莉不敢怠慢。這不,採訪期間,她時不時就接到客戶的電話。“現在繡娘鉚著勁‘繡’,我可得把她們帶上脫貧路。”

回鄉創業遇困難

多部門幫扶渡難關

一大早,村民楊遠芬來到離家不遠的蛋雞養殖扶貧車間上班。這個扶貧車間位於貴州省開陽縣毛雲鄉魯底村,由當地致富能人秦大江創建。扶貧車間佔地400畝,消毒、投料、拾蛋、分揀……十幾名工人按照各自的分工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楊遠芬過去在家務農,自從去年8月扶貧車間建起來后,她便來到車間上班,每月工資2400元。從家裡到車間僅需步行5分鐘,而車間的工作半天就能完成,楊遠芬基本上能實現上班、務農兩不誤。

在扶貧車間裡,像楊遠芬這樣的工人還有12個,他們均來自當地的低收入家庭。相同性質的扶貧車間,秦大江在全縣12個鄉鎮28個行政村建成29個。

從建立扶貧車間伊始,秦大江就堅持用企業化的思路經營管理車間,他成立的貴州開陽珍硒瀚寶富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當地重點發展蛋雞養殖產業。

說起建立扶貧車間的初衷,秦大江表示,過去自己在四川、雲南等地做爆破工程,工作危險不說,還經常回不了家。現在車間建起來,不僅自己能夠留在家鄉,和家人一起,還能帶著老鄉們一起增收致富,秦大江內心充滿幸福感和成就感。

養雞拾蛋這個活兒普通村民就會干,隻要進行簡單的培訓,統一標准,村民很快就能上手。“村民不用離鄉離土,降低了交通和生活成本,賺的錢能實實在在存下來。”在秦大江看來,這是在村裡建立扶貧車間的最大好處。

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讓秦大江的每個扶貧車間都處於停滯狀態。那段時期很艱難,車間每天產出的雞蛋需要資金回收,工人工資要按時支付,4個剛建成的養殖基地也正等著資金購買雞苗投入生產……而當時一切都無法推進,秦大江感到焦頭爛額。

正當秦大江一籌莫展之時,縣裡農業、畜牧、就業等部門的同志主動上門,了解困難,和他一起找銷路、解難題。

“開陽縣農業農村局幫我們向銀行協調了50萬元低息貸款﹔開陽縣商務局幫我們對接了貴陽市農投集團旗下150多家超市﹔貴陽市商務局推薦我們參加農特產品產銷會﹔貴州省農業農村廳、林業廳、科技廳等部門則到現場指導……”各級政府部門對扶貧車間的一系列支持,秦大江如數家珍,“要是沒有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我怕挺不過這個難關。”

有了這次的經驗,秦大江對扶貧車間今后的發展充滿信心。目前,秦大江的29個生態富硒蛋雞養殖基地扶貧車間裡,上千名低收入群眾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年支出勞務工資超過100萬元。

補貼、優惠、送種苗

“退堂鼓”變“進軍號”

“農閑人不閑,打工忙掙錢。”盛夏時節,四川省旺蒼縣木門鎮的茶園裡,貧困戶譚永連一邊擦著額頭的汗,一邊指著正在茶園裡鋤草的妻子說道,“幾年前,她常常說生活沒出路。現在好了,天天出工比我還早!”

譚永連夫婦是木門鎮黃梁村的貧困戶,2010年遭遇車禍,雙雙殘疾,兒子也去世了,僅剩一個女兒在外打工。“得虧譚總來到我們村,建起了扶貧車間,讓我們把錢掙了不說,還把家裡也照顧了。”

譚永連口中的譚總,就是四川木門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譚波,也是土生土長的木門鎮人。回憶起當初打算建廠的時候,譚波說:“剛來時隻看到一片荒坡,資金有限、基礎設施完全沒有,還缺乏專業人才,差點打了退堂鼓。”

知悉情況后,當地政府立即為譚波協調了廠房住址,添購了加工設備,還幫助開通綠色通道進行審批貸款,給予財政補貼,免費發放種苗。

“茶業專業技術人員入駐茶廠,對我們進行全面指導。”譚波說,隨著茶廠規模不斷擴大,公司依托木門鎮青龍村、三合村兩大茶園,建成青龍、三合、黃梁、元壩、茶園五個村1萬畝的茶葉產業園區。

2017年,茶園挂牌成為就業扶貧車間。通過幫扶種植茶苗、建立茶園、貧困戶勞動力到車間務工等方式,帶動1個貧困村、20戶貧困戶78人脫貧。同時,還吸納農民工和下崗再就業職工65人,解決了當地2000多戶茶農賣茶問題。

譚永連給記者算了筆賬:夫妻倆每年在扶貧車間務工,工資能有將近4萬元。自己還跟著種了4畝茶,收入3萬多。“樓房蓋起來了,電視、冰箱、空調等電器都有了。”譚永連說。

“今年我們還將新建300畝中國黃茶品比園。”譚波說,車間做得越大,他就越開心,因為這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困難群眾能在家門口端牢飯碗。“我們要吹響‘進軍號’!”

目前,旺蒼縣已建成投入運行扶貧車間廠房56座,解決了1660人就業,其中貧困勞動力806人。2020年要新建廠房11座,預計帶動156人就業,其中貧困勞動力138人。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09日 第 08 版)

(責編:羅彬月、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