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習近平總書記的貴州足跡”系列回訪報道——

職教扶貧班培養出年輕“老師傅”

2020年07月07日10:09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王雨

7月4日一大早,陳虎從福泉趕往都勻,這一天,他要去幫助遇到技術難題的同事修理電梯。

雖然今年才20歲,陳虎卻已經是帶著四個徒弟的“老師傅”了。2020年初,陳虎從貴州裝備制造職業學院畢業,進入貴安電梯工程有限公司工作,短短半年時間,就成為班組長。

“多虧了職教扶貧政策,才會有今天的我。”陳虎說。

出生在赫章縣安樂溪鄉青山村的陳虎,10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家中年邁的奶奶和兄妹七人全靠母親一人外出打工維持生計。成為留守兒童的陳虎,在政府幫扶下讀完了初中,“聽老師說貴陽有學校開設免學費的扶貧班,還有生活補助,我就動心了。”

一心想著要減輕家裡負擔的陳虎,選擇了位於清鎮職教城的貴州省機械工業學校(貴州省裝備制造職業學院),進入該校精准扶貧“赫章班”就讀電梯維修專業。

為助力脫貧攻堅,貴州裝備制造職業學院於2015年開始招收“赫章班”“威寧班”精准扶貧班。到2020年,學院的精准扶貧班已招收了1400多名學生。

“學校拿出了教學質量最好、就業前景最好、實訓設備最好的專業,供精准扶貧班的學生選擇,比如汽車維修技術、大數據、電梯維護等熱門專業。”貴州裝備制造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楊麗芳說,除了按照國家規定免除所有學費和生活費資助外,學校還為精准扶貧班學生免除了住宿費,並且設立勤工助學崗位,讓他們可以通過勞動來獲取報酬。

為了讓精准扶貧班的學生盡快成長成才,貴州裝備制造職業學院還實施了“雙導師制”加強對學生的輔導,生活導師負責幫助學生適應學校生活和良好行為的養成,學習導師負責專業技能學習和思想品德教育。

在老師的精心培育下,勤奮好學、積極樂觀的陳虎很快就脫穎而出,不僅成為了學生會學習部部長,還在學校舉行的技能大賽中獲得了電梯維修三等獎、高級電工優秀獎等。

在公司實習的一年時間裡,陳虎也秉持著多看、多學、多問的態度,一有時間就看圖紙、琢磨調試資料,自己去電梯機房摸索。“一有不懂的地方我就去問師傅,后來搞得師傅都受不了我了!”

就這樣,從一名技能“小白”迅速成長為技術骨干的陳虎,畢業時順理成章地被公司留下,成為一名正式員工。

“每個月有四五千元的收入,還能適當補貼家用,現在我打算一邊工作一邊繼續深造,盡可能地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年輕的陳虎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小目標:爭取在一年之內再有所提升,讓母親不用再外出打工。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職業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有效路徑,無數名像陳虎這樣的貧困學生,通過職業教育和自己的努力,掌握了真本領,成為了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點亮了人生的夢想。

2015年6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清鎮職教城貴州省機械工業學校視察,肯定了他們重點招收貧困學生入學,通過技術培訓、學歷教育、職業指導、校企合作等方式支持農村脫貧的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基礎工程,要上下共同努力進一步辦好。

牢記囑托,貴州舉全省之力推動職業教育規劃優先、投入優先、保障優先,大力實施“職教興黔富民行動計劃”,把職業教育辦成脫貧致富“直通車”。

同等條件下優先保障“精准脫貧班”學生的就業,在專業設置上緊扣地方產業需求和學生需求量身定制,貫通“中職-高職-本科”升學通道,擴大中職畢業生升入高職、高職畢業生升入本科的規模……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隨著各項職教幫扶措施的全面推行,更多的貧困家庭學生有機會接受職業教育。近幾年來,貴州中職在校生從50萬人增加到近80萬人,高職在校生從10萬人增加到30萬人。近5年來,貴州累計有近10萬名貧困家庭的中高職學生順利就業,實現了“職教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家”的目標。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