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評論員 韓亞聰
對於“教育改變命運”的現實意義,沒有人比女校長張桂梅和1645名雲南大山女娃體會更深。也唯有教育,才能讓那些被貧苦和陋習禁錮的女孩,通過學習把握命運,重塑人生。
早早嫁人、汗滴黃土、回歸家庭……“鎖住”女孩的命運,有無數荒唐的理由。說到底,這是對女孩受教育權的漠視,也是對女孩受教育的意義的認知缺乏。
對於女孩而言,能夠平等地接受教育,便意味著有了改變人生的機會:她們能夠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培育人格、塑造自我、提升信心,並通過平等地參與競爭,更加從容地融入社會、圓夢人生。
張桂梅堅信的“女孩子讀書,可以改變三代人”,也已被現實生活中的無數家庭故事佐証。作為在家庭生活中發揮著獨特作用的女性,如果接受過良好教育,無疑對於打破貧困和陋習的代際傳遞有著重要意義,她們在處理家庭關系、弘揚家庭美德、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等方面也更具優勢。
如今,“婦女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半邊天作用日益彰顯”,這離不開“婦女受教育狀況不斷改善,受教育水平大幅提升”。正因無數女孩享受教育的滋養,巨大的女性人力資源得以開發,無數女科學家、女企業家、女干部等女性個體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勇敢逐夢時代,為我們生活更美好、國家更富強貢獻著不可或缺的巾幗力量。
為了讓女孩們“乘風破浪”,“張桂梅”們不懈追求,國家行動接續不斷,教育的意義正在“她們”的每一段經歷中彰顯。而讓更多女孩的人生因教育而變,應該成為整個社會不變的行動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