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忘了“常態化”后面“防控”二字

2020年05月13日09:22  來源:北京日報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各地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復學加速。但在生產生活秩序持續恢復的同時,也出現了值得警惕的信號:近14天,國內多個省份報告新增本土確診病例,本土聚集性疫情相關病例繼續增加。這意味著疫情遠未過去,斗爭還在繼續。

常態化防控,是著眼於當前形勢的精准研判,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需要。但要看到,常態化防控,不等於已經“回到常態”,核心詞仍是“防控”,是要將嚴格的防控措施融入日常。作為一次重要的壓力測試,“五一”小長假的平穩度過,離不開精准有效的防控舉措,也讓我們清晰看到,防控進入新階段,具體“戰術”有變化,但不意味著防控標准降低、防控力度減弱。面對國外疫情持續蔓延,國內人員交互頻率增加,防控之弦一刻也不能鬆。

風險總會在鬆懈之處撕開口子。細察近段時間出現的本土確診病例,跨區、跨省傳播多次出現,一些地方不得不調高風險等級,重入戰時狀態。凡此種種,都為社會新增不確定因素,也打破了重回正常秩序的進程。新冠病毒十分狡猾,我們對其復雜性尚未完全掌握。對此,一方面要爬梳漏洞、嚴防死守﹔而更為重要的,則是保持高度警惕、做好嚴格防護,嚴防個別病例演變為疫情反彈,局部風險上升為全局風險。從這個意義上說,充分了解“常態化防控”階段“能做什麼”很重要,而牢記還“不能做什麼”更重要。

常態化防控,在於舉措手段,也在於社會心態。“防鬆勁、防漏洞、防反彈”,首先就是防鬆勁。眼下,隨著多地下調應急響應等級,不少人在思想上也跟著鬆了下來。有人因天氣炎熱在人流密集處也不戴口罩,有人頻繁串門呼朋喚友聚餐,還有人在網吧棋牌室扎了堆……“憋”了4個月,人們想放鬆、想撒歡兒的心情可以理解。然而,此時放飛自我、卸下防護,無異於將自己與家人置於風險之中,為病毒卷土重來提供方便。正如鐘南山院士所言,“往前走我們還有很重的任務”。越想早日徹底擺脫疫情影響,越需要強化“防控”意識,越需謹記恢復正常生活的“限制條件”,以行動加固抗疫防線。

全民戰疫,人人參與。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之中,可以明顯感受到一些變化:人們的環境衛生意識普遍提升,守護家園自覺性明顯增強,對社區工作的參與和支持度也提高了。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不妨把前期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好機制固化下來。北京作為首都,對外而言是“國門”,對內而言是“心臟”。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更要堅持首善標准,端正心態、竭盡全力。人人行動起來,將常態化防控與垃圾分類、物業管理、文明生活這些大城治理中的“關鍵小事”聯系在一起做好,我們的城市家園必將更加衛生美麗。

防控嚴一分,風險少一分。別忘了“常態化”后面“防控”二字,全勝之日才會更早到來。(胡宇齊)

(責編:羅彬月、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