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路上的私人顧問

2020年05月08日08:52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近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三十七團的棗園裡,正在舉辦“紅棗優質簡化栽培技術培訓會”。農業專家授課結束后,團紀委書記姜陽與二連職工劉建庭蹲在角落裡,聊得火熱。

“老劉呀,今天聽課聽得怎麼樣?多學點新技術,把紅棗田間管理水平搞上去,今年爭取多掙點錢。”姜陽說。

“今天收獲挺大。這人啊,要是不換換腦子,就永遠邁不開步子。”劉建庭說,“姜書記,您就是我致富路上的私人顧問。”說完,兩人相視而笑。

劉建庭家裡有29畝棗園,年產紅棗12噸,可近年紅棗市場不景氣,劉建庭的收入很不理想。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他種棗和打工的收入來維持,兩個孩子都還在上學,日子過得緊巴巴。時下,棗樹又該修剪了,劉建庭卻滿面愁容:再這樣下去,收入哪能提高呢?

3月初,姜陽下連隊督導檢查基層開展疫情防控和春耕春播情況,來到劉建庭家的棗園。劉建庭忍不住大倒苦水,姜陽邊聽邊記,問道:“老劉,我看你家一年能產十幾噸棗吧?為啥不自己弄加工,多掙點錢呢?”沒想到這一句話,竟把劉建庭給問住了。他還從沒想過自己還能做加工。

姜陽接著說:“不如自己搞加工,把紅棗做成精品。包裝好,網上網下一塊兒賣。既能增加紅棗附加值,還能靠優質產品走俏市場。不是一舉兩得嗎?”

劉建庭雖然覺得這個主意好,可是想到要投錢,就犯了難。

姜陽安慰他:“別擔心,有我呢。你要是有這想法,就放開膽子干吧。說吧,需要多少?”

“嗯……大概需要六萬左右吧。”

姜陽把這件事告訴了二連黨支部書記王成毅,二人決定聯系且末縣農行,很快協助劉建庭辦下來6萬元貸款。為了減輕他的還款壓力,姜陽還介紹他到和若鐵路三十七團路段打工,每月能收入1萬元左右。

后來,三十七團開始推廣紅棗優質簡化栽培技術,但習慣了傳統管理方法的劉建庭,雖然吃苦能干,但思想保守,不願嘗試新技術。

姜陽又跑去他家做思想工作,給他好好算了一筆賬:“你看,採用這種新技術,可以輕修剪,不抹芽,每畝地降低水肥和人工成本400多元,還能提升紅棗的成品率,一畝地一年能多掙好幾百。別人都敢干,你不敢?我看啊,你不換換腦子,致富的步子是邁不開嘍。”

劉建庭紅著臉,半天才說:“姜書記,這幾天我就把棗園裡過密的棗樹都砍掉,放大樹冠,讓樹上多結點兒好棗,爭取賣個好價錢”。

姜陽不忘鼓勵他:“老劉,好樣的。換換腦子,才能挖斷‘窮根’。加油干吧,小康日子離在向你們招手了。”(通訊員 楊鐵軍 || 責任編輯 王小寧)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