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騙取危房補助,"一折通"還需從嚴監管

2020年05月08日08:52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1月15日,江蘇省東海縣黃川鎮建管所原所長付強被開除黨籍,其涉嫌違法犯罪問題已移送司法機關。

“私自保管代管農戶 ‘一折通’,冒名取款26戶之多﹔張冠李戴、偷梁換柱,把扶貧惠民政策變成謀取私利的工具。”

江蘇省東海縣委巡察組對黃川鎮9個村開展巡察過程中,該鎮建管所原所長付強騙取、截留農戶危房改造補助款等問題開始浮出水面。

在付強違紀違法道路上,冒名取款是一個鮮明特點。

2012年,時任鎮建管所副所長的付強,負責黃川鎮東片區12個村的危房改造補貼申請相關工作。看著危房改造戶一次便能領取1萬元左右的補助款,付強開始動起了歪腦筋。

2013年,村民李大學修繕自家房屋,在打聽危房改造補貼時,付強同意申報並讓李大學提供身份証、戶口本、一折通等相關資料。

實際上,申報危房改造補貼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即住房最危險、經濟最貧困。但李大學既非貧困戶也非低保戶,顯然不符合條件。但付強未向李大學解釋政策,在明知其未建房的情況下,通過使用其它建房照片的方式,以李大學名義申報危房改造補貼。2014年2月7日,付強拿著李大學的一折通到銀行取出1.2萬元危房改造補助款,並強調“錢必須通過我才能取出,本人取不出來”。

危房改造補助資金是財政部門通過代發銀行發至農戶“一折通”,但由於一折通的密碼一般默認,加之付強與當地銀行工作人員“熟知”,這才有了非本人就能取錢的荒唐事。

因所有手續均由付強一手包辦,李大學糊裡糊涂就收到2000元“補助款”。對李大學而言,付強作為建管所的“二把手”,是公家的人,對於付強的話,他深信不疑,從始至終也未打開“一折通”確定真實補助金額。

“這是借他的錢,李大學老實,我向他借錢,他會借給我的!”付強在被審查調查時多次厚顏詭辯。

調查發現,該縣紀委就黃川鎮危房改造資金問題進行初核時,付強害怕事情暴露,將“借”的錢“還”給李大學,並讓李大學簽了一張“收到草危房款1.2萬元整”的証明。

按規定,危房改造審批應履行“農戶申請、民主評議、鄉鎮審核、縣級審批”程序,但在黃川鎮的危房改造申請中,一部分是付強主動申請,在民主評議環節,付強伙同個別村干部不公開、不透明,將國家補助政策當成“生意”,弄虛作假、肆無忌憚。

2013年8月,付強找到時任許村村主任許某,讓摸排兩家“關系好的”,隨后村裡出了貧困証明,自己負責拍照跑程序。

“拍照”指的是施工前、施工中、完工后的三次人房合照,以此確定危房現狀、跟蹤建房質量、房改全貌。本是一種監督的手段,但在付強這裡卻變了味。

經付強指點,許某先后找了兩家“危房改造戶”,將相關材料和一折通交與付強。在未建房情況下,使用其他照片張冠李戴。2014年2月,付強在每戶補助款中各拿出2000元,作為農戶的“封口費”,其余兩人平均分。

此后,每當上級農村危房改造幫助項目明確后,付強便聯系“志同道合”的村干部,如法炮制。

經查,付強利用職務便利,伙同他人騙取、截留20名危房改造戶補助款共計20余萬元,索取收受12名危房改造戶、建房戶“好處費”4.3萬元。

付強的違紀違法手段簡單粗暴,卻持續很長時間,鎮政府、縣級主管部門在審核、審批、驗收環節,以材料審核為主的方式讓付強發現了漏洞,鑽了空子。

對此,東海縣開展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專項治理行動,嚴肅查處侵佔惠民惠農資金等問題。縣紀委監委督促住建部門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就危房改造項目修繕加固及翻建過程中弄虛作假、不嚴不實等問題,進行集中清查、自查自糾。(通訊員 楊甜 || 責任編輯 馮國剛)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