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五四時,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加快復工復產的特殊青年節裡,致敬青春,別具意義。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記錄著貴州青年的奮斗足跡。在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廣大貴州青年不畏艱險、沖鋒在前,奉獻了積極力量,贏得了廣泛贊譽。
在脫貧攻堅、復工復產、科研攻關、體育競技、志願服務等各個領域,貴州青年展現芳華,在各自領域上辛勤耕耘,有的取得了突出成績、作出了重要貢獻,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認可。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青春是美麗的,充滿向上的張力,充滿無限想象。
1986年出生的劉秀祥,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2008年他以“千裡背母上大學”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劉秀祥說,“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大學畢業后,他毅然回到黔西南州望謨縣從事教育,一對一資助貧困學生1700多人。今年,他榮獲了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面對採訪,他說“我的經歷不是苦難,而是一種磨礪和財富。”直到現在,劉秀祥都經常奔波在家訪途中,目的是要了解貧困學生情況,不讓一個學生吃沒有知識的虧。
凡人義舉,感人至深,背負著多少艱辛與苦楚,有過多少沮喪和失敗,這是戰天斗地的貴州山區奮斗青年的真實寫照。
時代的進步、國家的發展,賦予不同時代青年不同的使命,正所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但無論是成長在什麼年代,愛國一直是青年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今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正在馬來西亞旅游的貴州青年吳斌從新聞中得知武漢醫用口罩告急,於是在國外購入2萬隻口罩和200個護目鏡,5天輾轉多個城市背回國后,無償捐給武漢。
小青年的愛心之舉,或許算不上驚天動地,但背后展現的青年心系國家、樂於奉獻的精神卻令人肅然起敬,深感欣慰。
當記者進一步採訪吳斌后發現,他不僅是一位銀行客戶經理,還是一名駐村工作者。他坦言,駐村工作非常不容易,要學習的還有很多。今年初他聯系所在銀行,通過網絡平台,與村干部一起把村裡滯銷的18萬斤柑橘銷售一空。“越干越覺得責任很重,但能為脫貧攻堅盡自己的力量感到很自豪。”
和父輩相比,當下的年輕人有著施展才華、逐夢未來的廣闊舞台。也有不少青年人,被買房、婚嫁、就業等弄得焦頭爛額,一些人感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但,青春本就是用來奮斗的,沒有困難的阻撓,青春的頑強如何體現?現實的土壤中怎會開出夢想的花朵。
1999年出生的劉道敏是一名殘疾人游泳運動員,她憑著自己的努力,先后在省級、國家級、世界級殘疾人游泳比賽中獲得30余個獎項。
有人說她是“折翅的鳥兒”。面對未來的路,她卻說“我快退役了,我得為自己將來多鋪一條路。”
訓練之余,劉道敏加強學習,順利考上黔南職院電子商務專業,成為了一名大學生,迎來了新的人生。她的青春也在堅強和自信中再次綻放出奪目的花朵。
近日,第20屆貴州青年五四獎章評選結果揭曉,一批各界青年的優秀典型和模范代表榮獲表彰。
有致力於農村扶貧產業鏈搭建的返鄉創業青年周禎吉﹔有將規范的消化道早癌診療技術推向基層一線的劉雪梅﹔有銳意進取、勇攀高峰,先后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題,在航空動力零部件加工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白強﹔有連續33天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突發疾病,因公殉職的張承源……他們的事跡和故事,集中反映了當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價值追求。
從先進模范青年人物,到隨處可見的“志願紅”、穿梭在城市的快遞小哥、扎根基層的青年駐村干部……其實隻要盡心做好本職工作,都是在為國為家發展添磚加瓦。
新時代中國青年正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青春隻有匯入時代洪流,在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中綻放,才能更好實現價值。
2020年,歷史性地撕掉千百年來絕對貧困的標簽,當代貴州青年將參與和見証這一歷史進程,何其幸運。
今日貴州,山鄉巨變﹔明日貴州,前途無限。青春奮進正當時。
奔跑吧,青年!以夢為馬,不負韶華,用奮斗為貴州添彩,靠拼搏創造明天,讓青春之花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許邵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