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農民意願 形成攻堅合力

2020年05月03日08:41  來源:貴州日報
 

本報評論員

貴州省脫貧攻堅“沖刺90天打贏殲滅戰”進程已過三分之一,時間越來越緊迫。在這樣一個非常特殊的關鍵階段,黨群、干群關系和諧心齊氣順共謀發展,是決定脫貧攻堅質量和成色的重要因素。近年來的減貧實踐充分証明,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等硬仗打得好的地方,黨群、干群關系都是非常融洽、和諧的。毋庸置疑,“尊重農民意願”的為民情懷和治理智慧,夯實了群眾認可度的民意基礎。

在“沖刺90天打贏殲滅戰”工作部署中,貴州再次強調“調整產業結構要深入細致做群眾思想工作,尊重農民意願,嚴禁簡單粗暴、強迫命令”,並要求一如既往“大力發揚抓具體抓深入的作風,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這是維護和構建良好黨群、干群關系的基本方法論,其在各級各部門特別是基層的落實情況,可以清晰反映地方干部作風和治理能力,也是三個月“窗口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題中應有之義。

從支撐可持續穩定脫貧和高質量脫貧角度看,一個聚焦點是產業培育。不管是進城還是留守農村,農村群眾的發展都是希望開拓市場空間和撬動產業資源,穩住創業就業促增收的陣腳。在成功的產業培育特別是減貧產業探索過程中,顯然是干部群眾的共同力量在產生作用,但需要清醒認識到的問題是,這種共同力量,前提一定是尊重群眾意願,因為群眾往往最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想過什麼樣的日子。

直接和農民打交道的“三農”領域工作,最忌諱的就是違背農民意願搞冒進行動,即使農民意願暫時與眼下部署有差距,基層黨委政府及其領導干部也不能以簡單粗暴、強迫命令的方式獲取“違心的認同”。特別是在事關脫貧攻堅戰最后勝利的沖刺時期,更要與農民群眾心連心,避免干群對立情緒的出現。

具體到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各環節,尊重農民意願是必備的干部素質。農村產業結構是逐漸推動的一個產業形態重塑過程,需要干部耐心解釋和引導,操之過急往往得不償失。尊重農民意願,逐步達成干群意見一致,最終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融洽干群關系。有這種干群關系助力,推動、落實各項產業規劃就會事半功倍。

農民意願改變意味著觀念、理念的變化。因為長期較為傳統的生產方式影響,貴州不少地區農民群眾市場意識不足。促進改變,肯定不容易。在偏僻地理環境、薄弱資源基礎等不利條件制約下,讓農民群眾在短時間內看到發展前景,需要做若干扎實的解釋和示范引導工作。知易行難,不下功夫搞調查研究、不踏實抓具體抓深入,這些工作就難有起色,“尊重群眾意願”就可能成為無源之水。

要做“尊重群眾意願”的知行派。各級領導干部應真正放下身段,傾聽群眾真實聲音,吸收群眾意見建議,為制定和實施決策部署、產業規劃打好務實可靠的民意基礎,唯此方能帶領農民群眾苦干實干,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創造不畏歷史檢驗、深得人民認可的減貧佳績。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